【编者按】作为中宣部、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展播优秀剧目,《运河边的人们》8月1日起登陆CCTV-1黄金档,一开播即位列当周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到达率第一,平均每集收视率1.449%、到达率2.391%。该剧编剧马继红曾凭《外交风云》获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从重大革命题材到重大现实题材,编剧说,无论选题如何转换,鲜活的人始终是一部好剧的生命力所系。
自《运河边的人们》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不少朋友问我,你这个当了一辈子兵的军旅作家,怎么从强项军旅剧和重大革命题材剧,转而去写大运河呢?
不可否认,起点与邀约有关。但之所以接受挑战,因为在重大革命题材《彭德怀元帅》和《外交风云》的创作完成后,我便一直想写一部展示新时代画卷的现实题材作品。大运河正好与我的想法契合,成为绝佳的故事载体。
可以说,大运河在新时代的生命力牵引着我开启全新创作。在我看来,大运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从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算起,它在中华大地上已流淌了2000多年;大运河视角宽广,它不受行业和地域的局限,可以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些年,大运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它的变迁中能感受到新时代焕发的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波澜不惊的大运河彰显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些对一名编剧而言,都蕴藏着故事的无边风景。鉴于此,以当下大运河为背景,讲述运河沿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故事,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决心下了,但究竟写什么、从哪儿写,我感受到落笔的艰难。构思一部电视剧,不是仅凭冲动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有人物、有故事,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命运的跌宕起伏……此前,无论创作《彭德怀元帅》,还是《外交风云》,虽然那些剧格局宏阔、体量庞大、人物众多,但具体的人和事都能在历史档案中检索到,编剧的任务不过是在历史的刚性框架中以正确史观把故事讲精彩,把人物塑造好。大运河不一样,它完全是张白纸,剧中的人物要靠编剧去塑造,人物关系要靠编剧去编织,各种矛盾冲突和情节情感都要靠编剧设置。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我决定延用数十年一以贯之的做法,那就是去实地采访,扑下身子去拥抱生活。前后两个月的时间,我先从杭州出发,沿着浙江省运河的走向,去了湖州、嘉兴、绍兴、宁波,接下来,又去了江苏的扬州,山东的枣庄、台儿庄,河北的沧州,北京的通州,几乎把京杭大运河走了一遍,采访了与运河相关的100多人。
长年在运河上跑船的船老大告诉我,以前的运河就像一条臭水沟,臭味扑鼻,现在变得清亮了;祖辈居住在运河岸畔的老百姓告诉我,以前家里住得很挤,没有厨房和卫生间,每逢下雨,上面漏、下面灌,现在不仅住得宽敞,煤卫设施也一应俱全,日子越过越舒坦;终生研究大运河的老教授告诉我,为了保护运河边的文化遗产,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将身体挡在推土机前;久负盛名的“船菜”第18代传人告诉我,由于大运河申遗成功,现在接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大运河志愿者告诉我,过去随手往运河抛垃圾的人比比皆是,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都增加了环保意识,运河边处处风景如画……
随着采访本越来越厚,大运河边的各种人物、事件开始从充满烟火气的细节里升腾而出,我能感受到人物的色彩、气味、伤痛和芬芳,能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我有了一种创作的底气。
《运河边的人们》是承担着“礼赞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主旋律的电视剧。而我始终认为,无论哪种题材,剧本的核心都是人物,一部好剧的生命力也始终在于人的鲜活。对于《运河边的人们》,我创作的重点不在悬疑剧的迷雾重重,不在情节剧的悲欢离合,而是需要立足当下,透过东江市这个窗口,借助人的生命力去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宏大时代主题和火热的社会生活。
我首先从寻访到的众多人物中撷取特点,塑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为他取名“路长河”。身为全剧的核心人物,他出生在运河边一个贫困的家庭,伴着河水长大,运河是他最质朴的乡愁。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港航局,成为一名监管河道的普通工作人员。可以说,他的一生与运河紧紧牵系,他对运河也爱得深沉。
因此,路长河为了运河的水清岸绿,会一根筋地与违规运载化学品的货船死磕到底,会为捍卫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三番五次找偷排污水的国有大厂讨说法,更会在得知北京来的童部长要视察收到环保局高额罚单的企业后“不合时宜”地出现,喊出“不能让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成为常态”……凡此种种,人物的行动逻辑,既出自他工作的职责所在,也是他阳光坦荡、做事执着认死理的性格使然,更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驱动。由他的视角来记录运河,是生活的真实,还有了艺术的真实。
饰演路长河的是演员王雷。他在表演时,将自身的阳刚气质、多年的艺术积累以及对人物的理解融为一体,把路长河这个角色演绎得生动、饱满、诙谐、风趣。电视剧播出后,路长河“倔驴”的性格不仅没让观众反感,反而对他生出一种同情和喜爱,时不时还能逗出一串眼泪。
剧中,路长河的顶头上司“李静山”也是我投诸了深沉情感的角色。他勤政实干,爱惜人才,和路长河惺惺相惜。但描写现实生活的剧尤其需要尊重现实,不能拔高,更不能“造神”。李静山有他的不足,他和路长河之间的关系也并非永远和风细雨。有时候,他的局限性、两人在工作上的分歧,恰恰体现了改革路上的急流暗礁。作为编剧,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难题与矛盾,是创作的应有之义。
比如在运河的亮灯工程上,我为两个重要角色编织了一次矛盾。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为把运河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产品,河道灯光设计成为重要一环。李静山接待了一个由老领导介绍来的灯光团队,该团队设计的“拉斯韦加斯”方案完全是大路货,李静山碍于人情、世情颇多踟蹰。而路长河当即跳出来反对,他认为,运河的亮灯工程应该具有独特的运河韵味,不仅当场驳了李静山的面子,还在会后想方设法请来世界顶级的灯光设计师,锚定方向就要一干到底。当路长河拿出“水墨丹青”方案,两个方案同时提交市办公会讨论时,李静山的方案获得压倒性的支持率。他本可就此拍板,可再三思虑,他还是决定拿出一段河段做小样,两个方案实地比较一下。随后,他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最终推翻了自己的方案,由衷说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心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这场戏一波三折,我写得酣畅,播出后,观众反响也不错。除此之外,我还围绕着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城市建设与文物传承、长官意志与社会公平、小富即安与共同富裕、申遗的利与弊等,把这些大众关心的社会话题有机融入到剧情中,让观众在真实的剧情中有思考、有嚼头。
前不久,我接受央视传媒的采访。主持人对我说,马老师,我们认真梳理了你的作品,从早期反映军旅生活的《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到反映将帅风采的《向前向前》《彭德怀元帅》,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铁肩担道义》《外交风云》,以及当下播出的《运河边的人们》,我们发现,你的每部作品都充满阳光和正气,都显示出一种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艺术格调,你能讲讲你创作这些作品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吗?
▲右二为马继红
我告诉主持人,因为我15岁当兵,做过卫生员、护士、新闻干事、战地记者、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参加过农村医疗队和多次抢险救灾,深入过高原、海岛、边疆、前线,几十年的军旅生活铸就了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的爱,这种爱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刻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所以我的每一部作品都会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放歌。
作者:马继红(《运河边的人们》编剧,曾凭《外交风云》获第3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