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市民文化节,展示红色文化基因、海派文化魅力和江南文化风韵,已成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一张群众文化名片。迎来十岁生日的2022上海市民文化节日前在线联袂启动了七大赛事,让人们对这个夏天有了更多期待。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结合“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新征程·新奇迹——2022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红色故事演讲大赛”将围绕红色历史、发展成就、国防教育、申城战疫等重大主题,充分组织发动全市各社区的广大市民群众,形成“人人都是红色文化传播者”的生动局面,引导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凡生活、工作在上海的18岁以上市民均可于即日起至8月9日报名参赛。市民可聚焦“新征程·新奇迹”主题,立足上海红色资源,讲述与上海有关的故事。本次大赛初评和终评通过线上进行评选,要求参赛者拍摄演讲视频参赛。主办方拟于九月中下旬举行大赛颁奖展演活动。
暑期刚至,“行走江南”2022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已准时到来,大赛微信小程序“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也已正式上线,通过融知识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行走江南”“我要PK”“我要答题”三个板块带领青少年一起走进魅力江南。大赛面向全市高中及以下的在校学生,围绕“行走江南”主题,设计了“江南美食”“文化景观”“节令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人物”等不同系列,邀请专家、学者组成强大的专家团编制赛题,考察选手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全市青少年将由阅读启程,一路感受江南河川风物之美,领略江南山水孕育的民俗风情,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领略江南文化魅力。赛事将持续至8月31日,大赛最终将决出100名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达人和100名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达人入围奖。
除了本市以外,2022上海市民文化节还将目光聚焦在整个长三角区域。“我的城市,我的河”2022年长三角市民写作大赛在以往三届市民写作大赛的基础上,首次走出上海,面向长三角城市,大赛鼓励市民用文字书写时代篇章,用生活展现文化自信,用故事描绘美好未来,用行动践行文化自信,让动人故事延续,让美好未来发声。即日起至9月15日,参赛者通过市民文化节官微下载报名表并填写,与作品电子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至大赛邮箱,或组委会办公室。征集内容包括奋进新时代、江河湖海、人物故事、抗疫事记等。
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大展以“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邀请市民采用美术、书法、摄影的艺术形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创作,描绘新时代上海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图景,形象生动地展现上海故事。年满18周岁,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的美术、书法、摄影爱好者(专业艺术工作者和艺术院校从事本专业的老师除外)都可参与。三门类作品投稿方式各不相同,投稿通道及实施方案将于2022年8月1日—8月30日在上海市民文化节微信公众号开通及上线。评选出的获奖、入选作品将选送至2022年12月举办的“启航新征程”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大展展出。
上海话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精华,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时代回音和文化血脉。为进一步推动本土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市民文化节推出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以“苏河源·上海情”为主题,设立长宁和浦东两大赛区,面向全市市民,结合比赛,通过线上学习与打卡等多种形式,探索本土方言普及与传承的有益模式,增强市民城市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所有对沪语、对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市民、中外籍人士皆可按组别参赛。即日起至9月8日,市民可以沪语诵读、戏曲曲艺、沪语音乐或者视频配音、脱口秀等形式,通过定制报名小程序在线上传音频,大赛最终将决出100名沪语新星和优秀组织奖若干。
百年上海的城市工业历史,是上海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沿岸也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迹和工业遗产。“一江一河”沿岸工业遗产摄影大赛把镜头对准或有形、或无形的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面向全市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和广大市民征集摄影及短视频作品,邀请大家用镜头语言真实生动地表现上海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企业和职工镜头里的故事,工业遗存的改造、更新与现状。为兼顾前期创作和后期拍摄,投稿时间为即日起至8月16日,每位作者限投10件。摄影作品请投到大赛指定网址http://www.photo233.com/46,短视频作品请投到大赛指定邮箱shiqunyiguan@126.com。
2022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也即将拉开帷幕,通过树立典范、集聚资源、赋能驱动,持续发现和推出一批“美”“好”“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引领城市、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服务效能,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即日起,市民可以关注“上海市民文化节”微信公众号查看赛事规则,选择菜单栏中“市级赛事”进行报名。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