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大音希声”为题的一场圆桌活动在今潮8弄展开,作为新成立的“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开播活动,通过喜马拉雅APP作线上直播。
“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是由刘海粟美术馆社区板块“粟上海”和“今潮8弄”联合主办的一档全新的文化类网络声讯节目,是“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系列项目的重要部分。“电台”将立足于“上海当代文化实践的呈现”和“建立文化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对话”两大主旨——前者着重于呈现常驻上海的各领域文化工作者的最新成果,或其他与上海相关的文化内容;后者则通过主持人推出的各类趣味小栏目,引入更多嘉宾,包括普通市民在这个平台上讲述故事、展开对话、表演才艺。“电台”将从本地的文化和历史出发,同时以广阔的视野,力图构建一个内容新鲜且生动、丰富而深入的文化生产平台。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坦言,“粟上海”致力于将艺术植入上海的街巷里弄,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社区互动有机融合,激发建筑活力、提升社区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美好生活。“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推出无边界电台,我们是想在实体艺术展览之外,探索更适合艺术传播的方式,邀请更多公众参与。”
今天的圆桌活动邀请了“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第一季的六位主持人Ag、btr、汤惟杰、杨卓尔、殷漪、赵川共同参与,他们从个人视角和切身经历回顾上海本地的电台文化和声音记忆,讲述关于这个电台的计划和期待,并与听众一起,深入思考声音所可能具有的珍贵力量。
“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采用网络广播的形式,与目前流行的播客类似,其每一期内容都将通过喜马拉雅和小宇宙等播客平台同步推送。在内容和风格上,它也像播客一样突出每档栏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但除此之外,“电台”还是一个由系列栏目组成的整体,其主持人来自于不同领域却具有相近的趣味和价值认同,主持人之间相互熟知,并经常交流。正是在这种交流和互动之间,“电台”可以说是一个由多领域文化群体共同策划和生产的结果,并由此达成其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
该电台即将推出的第一季节目由声音艺术家殷漪担任执行总监,策展和评论人施瀚涛担任内容总监。上述6位活跃的上海文化工作者将独立策划并各自主持一档12期的节目,在未来一年间定期推送。“电台”的专业录音棚设在今潮8弄;同时,得益于这一上海新的文化和潮流区域,以及四川北路周边独特的文化环境,电台也将与今潮8弄的海派弄堂、三联排等由百年历史建筑更新的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场,以及正在筹备中的上海文学馆等其它文化设施建立联系和互动,带来更多线下和直播的内容,使“电台”不局限于传统的听觉文化形态,实现更多种媒介和形式的文化分享和交流。
电台曾经是上海市民生活的重要部分,方方面面的声音电波曾飘散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弄之间;一百年前,中国的第一家电台也正是在这个城市建立的。今天“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的内容从今潮8弄的石库门里弄现场不断推出,传统的石库门弄堂生活形态虽已渐行渐远,但“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依然会从技术、形式和内容上找到它在当代所存在的应有形式和意义。哪怕这个城市的空间规模和生活样态已非一百年前可比,但它总会存在一个活跃和丰富的声音空间,在那里文化得以创造和传播,人和人得以更紧密的连接。
电台与播客、老建筑与新潮流,“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与“今潮8弄”皆是新旧融合的有力诠释者。作为“电台”的联合主办方,今潮8弄完整保留修缮了分布在8条里弄内的66幢老建筑,并围绕“海派今潮”,以今天上海的生活潮流,多维度演绎上海弄堂生活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2021年,“今潮8弄”与“粟上海”共同成立“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以与整个城市没有边界的海派弄堂为载体,打破室内外空间界限,呈现以海派历史建筑为背景的大型空间艺术展、青年艺术家联展、集市等各类线下内容,让艺术打破一切意义上的边界成为可能,引发关注。2022年全新推出的“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旨在进一步打破线下与线上的边界,让“无边界”的理念通过线上触达更多青年人,更广泛地发挥今潮8弄作为“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发声原点的作用。
下一步,今潮8弄将大力提倡“青年共创”,通过“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的平台,帮助更多艺术高校师生、青年艺术家打破与市场的边界,将更多青年艺术创想呈现予文化艺术爱好者。除电台外,“无边界青年创想中心”近日即将上线其首期艺术高校展览“华师大师生联合策展:女功·非遗教育图景与想象”,而年内,更将带来多场展现传统与现代、国潮与外潮、经典与未来等不同青年艺术家风采的展览、演出、集市等,以期聚集更多青年创想与创想青年。据悉,主办方还将邀请来自于高校、博物馆、媒体的一系列著名专家和学者,与部分独立文化工作者组成“无边界电台 弄堂声音”的顾问团,为“电台”未来更长远的发展和更深地扎根于这个城市,献策献力。顾问团名单也将于近期公布。
作者:范昕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