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钢钉:铸就美国大铁路奇迹的中国劳工》
[美]张少书 著
周 旭 译
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
曾有美国作家这样描述:“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都躺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但事实上,太平洋铁路的枕木下,不仅有爱尔兰工人的尸首,很可能还有更多中国工人的尸首。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张少书的新作《沉默的钢钉:铸就美国大铁路奇迹的中国劳工》唤醒的正是这段近乎尘封的历史。
横贯北美大陆、总长约30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它的建成不仅大大缩短了美国东西部的陆路交通时间,更有效促进了人口和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为现代美国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评论家称,太平洋铁路的竣工通车可以媲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
相比平原居多的东段,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的西段铁路要穿越包括整个内华达山脉在内的巍巍重山,不仅地势险峻,而且气候恶劣,工程体量大、难度系数高。1863年初西段工程正式奠基后,是否能够招到得力的筑路工人便成了首要难题。而在当时的美国西部,相比淘金等报酬更高的工作,修筑铁路条件苛刻却薪资低廉,起初招募的爱尔兰移民等白人劳工不堪忍受重负,接二连三地逃跑或罢工,蜗牛一般的工程进度使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一度陷入僵局。无计可施的公司管理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1864年初雇用了50名来自中国南方的华工,这些被视为劣等民族、身材矮小单薄的铁路华工凭借循规守纪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灵活好学的头脑出色地完成了交付的任务,令公司高层心服口服。尝到甜头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随即开始大规模招募华工,截至1869年铁路竣工前,共计招募了约15000名中国人,占西段铁路劳工总数的90%。
然而,在太平洋铁路建筑史上,根本没有华工的位置。凝聚了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集合了众多一手文献档案、影像记录、商业文件和家传口述资料,《沉默的钢钉》让多年隐身于幕后的他们走到了历史的台前。成为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雇佣工后,曾只有农民背景的他们化身筑路工、泥瓦匠、木匠、厨师、卡车司机,终日风餐露宿,几乎全年都生活在荒山峻岭中。他们手持简陋的铁锹、铁镐和小推车,在皑皑白雪的内华达山脉悬崖上炸开隧道,在炽热如火的犹他州沙漠上铺设铁轨,在漫无边际的大盐湖架设铁路桥。他们中的数百上千人曾因火药的意外爆炸、绳索的中途磨断而葬身崖底,或冻死在暴风雪压垮的帐篷、被突如其来的雪崩掩埋,直至几个月后冰雪消融,尸首才被发现,僵硬的双手还紧握着工具。可以说,1100多公里的中央太平洋铁路是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手工制造”。
令人痛心的是,他们饱受的苦累与付出的血汗并未为他们赢得公平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他们被当做“长得像人”的工具,超长的工时和严格的监控将他们压榨到了极限;相比白人劳工,他们的食宿需要自理、薪水低了30%、无论伤亡都没有人身保险;他们是其他族群工友眼中的异类和竞争对手,时常遭到戏弄、侵扰甚至谋害。1869年5月10日,盛大的太平洋铁路竣工仪式,他们没有一人受到邀请,在那张著名的“东西相向”蒸汽机车合拢的照片中,也找不到一丁点他们的痕迹。当象征东西两段铁路成功汇合的金色钢钉槌入枕木,他们如敝屣一般被雇主抛弃,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甚至拒绝将他们运回旧金山,而让他们徒步回去,以至于不少人饿死在途中或被白人杀害。即使幸存下来,他们也不得不经受另一种意义上的消亡:被排华法案驱逐,被白人社会排挤,被历史叙说忽略,被公众记忆遗忘。19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100周年的庆典上,时任美国内政部长将这一铁路奇迹完全归功于“美国人”的勤劳勇敢,而对铁路华工只字未提。
但《沉默的钢钉》并不是一首单纯哀悼铁路华工的悲情挽歌,它所还原的是一段鲜为人知历史的多重面向,呈现的是铁路华工经历的不同维度,聚焦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猪仔”,也并非迫于生计而漂洋过海讨生活,而是来自相对富足的中产家庭,有文化、有梦想,不惜自付高昂的旅费、主动且满怀希望地远渡重洋;他们白天辛勤劳作,挣来的钱大多寄回国内、为亲人改善生活,但下工后,他们同样会享受生活,烹煮家乡餐食、品茶饮酒以解乡愁,甚至变身烟鬼、赌徒和嫖客,用短暂的纵欲纾解身心的疲惫;他们不是唯命是从的仆人、逆来顺受的奴隶,而是机智勇敢的反种族主义战士,时不时搞点恶作剧贬损、捉弄一下歧视他们的白人,在公司财务周转和工程进度的关键时刻,用有组织、有谋略的大罢工为自己争取平等的待遇;他们不是麻木冷血的劳动机器,而是敬畏神灵、重视宗族、有情有义的人,尽管背井离乡,他们依然恪守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每逢重大事宜,他们拜关公和菩萨、用占卜择良辰,同胞遇难后,他们凑钱也要将其遗骨运回故乡。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不屈不挠的铁血汉子,《沉默的钢钉》亦关注了当时地位更为卑下、处境更为被动、生活更为凄惨的华人女性。无论是被诱拐贩卖到美国、身心都饱受欺凌的娼妓,还是留在故乡侍奉公婆、守一辈子活寡、甚至毕生未曾与“丈夫”谋面的名义“妻子”,她们是被彻底无视的隐形人,她们的苦楚无人知晓、甚至无人愿意问津。
“没有中国人的参与,这条铁路绝无建成之可能。”150年后,《沉默的钢钉》证实了这个令人唏嘘不已的事实。毫不夸张地说,蜿蜒千里的太平洋铁路是铁路华工用生命筑就的。在异国他乡的严寒酷暑中,他们经历了不曾想象的世间百态,体味了骄傲、辛酸、愤恨交织的情感。这是一部中国人的史诗,曾如此壮丽地在北美大陆演绎,值得世界的铭记。
作者:孙璐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