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话剧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于家中逝世,享年95岁。蓝天野不仅一生专注于话剧舞台,生活中还是一位戏曲迷,并相当关注我国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蓝老的忘年交,京剧程派名家、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李佩红特此撰文悼念,追忆故人。
惊悉我们敬爱的蓝天野老师在睡梦中永远离开了我们,倍感震惊,止不住悲痛的泪水盈满眼眶。我与蓝老师12年交往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在眼前。
记得2010年9月29日,在北京许麟庐大师的画展上第一次见到蓝老师。当时,我主动上前向蓝天野老师做了自我介绍,他一听是我,便笑着说:“佩红啊,我可是你的铁杆粉丝啊!你名字我早就熟悉了,你的戏我常在央视11套看。你的《锁麟囊》《春闺梦》《红鬃烈马》《三娘教子》和为程砚秋大师音配像的《英台抗婚》我都看过,就连你的刀马戏《火烧余洪》我都看过。我很关注你呀!”我连忙说:“您是前辈老师、艺术大家,我也是您的忠实粉丝啊!”
初次见面,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多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民艺术家。自那以后,我经常跟蓝老师通电话,或聊天或求教。和蓝老师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有时不知不觉一聊就一个多小时。用蓝老师的话讲,我俩那是忘年交的缘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4年5月18日,在纪念程砚秋先生11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程派新剧《文姬归汉》,我请蓝老师和夫人前来看戏。演出结束后,蓝老师走上舞台,紧紧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对我说:“我今天特别激动、特别兴奋!这出戏演得好啊,你这是用心用情在演戏啊,我都掉了两次眼泪。这音乐也特别好听!”一番话给了我无限力量,蓝老师总是那样,用最朴实的语言激励后人。
2017年11月,蓝老师得知我被人才引进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任职,起先有点不理解,问我为何离开舞台走上讲台。我向蓝老汇报了自己初衷和想法,先生连点头说:“有道理,人才培养你是亲身经历的受益者。”从这以后,我们爷俩经常电话交流。蓝老师非常关心中国戏曲教育和发展,尤其关心戏曲人才的培养。他是个出了名的老戏迷,对我的舞台艺术创作表演和戏曲教育寄予厚望。2018年举办俞振飞先生任戏校校长60周年纪念活动,91岁高龄的蓝老师特意从北京乘高铁来上海为师生们助阵。那当晚是我到上戏以来第一次带领院的师生同台演出。那天,蓝老师早早地到了上戏剧院,一到现场便引起不小的轰动,也成了这次纪念活动的一大亮点。老一辈人民艺术家为上戏师生的演出击鼓助阵,令所有在场的师生和观众激动不已,至今传为佳话。
另有一次,蓝老师到上海来参加活动之前电话我:“我抽空想到学院来看现场教学与排练可否方便?”我急切回应:“当然方便,我在学院恭候您的到来。”先生电话里说我就是看看你们戏曲教育怎么教学生的。那天,我陪着先生一连看了几位不同行当的老师课堂教学,最后看了朱玉峰老师的教学课堂,从头至尾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接连旁听三节课,一直看到了下课。他握着朱老师的手说:“你太会讲戏了,你教的是艺术!”他还叮嘱我说,下次还要来戏曲学院,多听听老师们的课!蓝老师同我说,中国戏曲博大精深,现在创作新戏,千万不要变成话剧加唱。中国的京剧无愧为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他还告诉我,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焦菊隐先生常对他们这一代人艺演职人员讲,你们要多看京剧,还要多学习京剧,从京剧表演中汲取精华和养分,来充实话剧艺术。
蓝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总是那样追求完美,不遗余力地付出。在91岁高龄之时,先生又复排了经典剧目《吴王金戈越王剑》。演出前两天,蓝老给我打电话,问我想不想看他导的戏?并说“那可是一票难求的哦!”我高兴极了,急忙说:“我一定来,一定来北京学习。”这场由人艺精英团队表演的话剧精彩极了。演出结束后,蓝老师告诉我,他在导演这场剧目时,有很多手法运用了京剧表演的程式与手段,虚实结合,恰到好处,感觉自然流畅。话剧就要学习戏曲的表演。蓝老师对不同艺术门类的不懈追求与虚心借鉴,这种大爱博学的精神无愧为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楷模。
2019年10月,我应邀在清华大学演出新创程派剧目《穆桂英挂帅》,那天蓝老师亲临现场把关,他先到后台看望上戏师生和清华大学学子们。演出结束后,蓝老到后台来祝贺,告诉我这部戏改得好,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念,相当振奋人心。他看后非常激动,还在后台化妆室接受随团记者的采访,人依然沉浸在穆桂英爱国情怀的剧情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影像与录音资料。
不曾想,清华一别竟成了我与蓝老最后的诀别!敬爱的蓝老师,我心中的偶像与长辈,您一路走好!去天堂与夫人一起继续您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话剧事业!
作者:李佩红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