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香纵嫣红处,报与幽兰护物华。5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京剧程(砚秋)派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蔷华在上海病逝,享年93岁。昨晚,一场特别的云端追思会举行,李老的家人晚辈、来自各地的戏曲界人士与戏迷在线上相会,共同送别大师最后一程。
李蔷华九岁开始学习京剧,是第二代“程派”私淑弟子中的佼佼者,她与新艳秋、王吟秋、赵荣琛和李世济一同被称为“程派五老”。“蔷华老师走了,这是中华梨园的巨大损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表示:“她典雅的、声情并茂的戏曲美妙形象洒满了神州大地,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崇高的民族戏曲事业,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980年,李蔷华与京昆大师俞振飞结为连理,二人相濡以沫,成就了一段梨园佳话。“蔷华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师娘和老师,她在继承和发扬程派艺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她对京剧和昆曲艺术无比热爱、对工作非常认真、对演出一丝不苟,一直是后辈们的楷模。”俞振飞的亲传弟子、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说道:“在俞振飞老师的晚年,她对俞老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热爱,使俞老度过了幸福的晚年,让我们后辈都相当感动。”
从武汉来到上海后,李蔷华进入上海戏曲学校执教至退休,桃李满门。与此同时,她也不时参加舞台演出。“40多年来,戏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已经习惯了您陪伴在我们身边,受教于您的人,无一不从您的高超技艺和崇高品德中得到过滋养。”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以一份深情的信函表达了对前辈的缅怀之情,他犹记得李老在听说今年要举办纪念俞老诞辰120周年演出时,眼神里闪烁出的光芒,“那种光芒啊,是您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在给我们期许,给我们鼓励。”
李蔷华曾表示,在程门弟子中,她是地道的“保守派”,唱、念、做,悉遵师承,从不敢改动程先生的艺术,哪怕是一点一滴。“记得1999年为程砚秋先生音配像期间,李老师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为我说戏。我向李老师学习了程派名剧《碧玉簪》,李老师说戏总是不辞辛苦、和颜悦色、认真细致,我至今都很难忘,”京剧程派名家张火丁回忆道。说戏之外,李老对后辈的关爱也体现在种种细微之处。2004年,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在上海举行。当时,张火丁看到李蔷华身上戏服的绣花特别独特,有意暂借带回北京复制一件。没想到,李老直接将衣服送予了她,令张火丁感动至今。
梅派名家史依弘与李蔷华的缘分始与2011年。当时,史依弘首次跨界挑战程派经典《锁麟囊》。“在逸夫舞台首演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忐忑,没有勇气请老师来看戏。没想到,李老师偷偷地来了,她看完戏后对我跨流派的做法非常鼓励,给了我心理上极大的支撑。”史依弘表示。2017年,史依弘准备再度演出该剧后,她便登门拜访李蔷华求教,李老一段戏一段戏地讲解,让她对程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李老师的洒脱淡泊、对后辈如此的支持,我感恩不尽。”史依弘说道。
在三个半小时的追思会里,李蔷华的三位子女也参与其中。“老妈对程派艺术崇拜的五体投地,”李蔷华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表示:“其实除了程派的传统戏,她在创作戏方面也很有成就。1966年前她演过很多创作剧目,包括《二子乘舟》《关汉卿》《红色娘子军》等等。“高调唱戏,低调做人,”在儿子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位极其谦虚的艺术家,每每遇到需要合影时,李蔷华总是站在一边。“有时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个月的好事也不难,但如果始终如此,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关栋天说道。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一代程派大家走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间。
作者:王筱丽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