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晨,中国电影的见证者、奋斗者、“人民艺术家”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辞世,享年100岁。
1922,秦怡年出生于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曾出演《女篮5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这位极具威望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获得了几代人的尊重和爱戴。她在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脍炙人口的形象,用一个个能进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的角色,拓宽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认知、照见了人们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她先后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女杰”称号等荣誉,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9年,秦怡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在属于中国电影的记忆里,秦怡是《马兰花开》里能顶半边天的拖拉机手马兰、《青春之歌》中慷慨就义的共产党员林红、《女篮5号》里敢爱敢恨的篮球手林洁、《铁道游击队》里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林则徐》中抗击侵略者的女英杰阿宽嫂、《海外赤子》里最终同意女儿回来报效祖国的母亲、《青海湖畔》为高原铁路梦而奋斗的女科学家……
秦怡说:“我就是希望作品里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扬,给人心灵以启迪。”
若将她100年的人生比作一条历史的长河,那经年累月沉淀在河床上的珍宝,能够教会我们许多事情。
譬如,她用一次次能进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的角色塑造,拓宽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认知;
譬如,她在时间的暗流里一次次奋力抗击,照见了人们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
透过粗粝的胶片,她的音容或许可以复原时代的底色;重温她的角色,或许就是阅读史书的册页。穿越岁月的雾霭,中国电影流光的长廊记载着她的绝代芳华。
伴随新中国的电影一路走来,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观众永远不会忘记她。
秦怡出生的时候,他们家一共有六个孩子。当时秦家外表光鲜,生活已经是捉襟见肘,秦怡出生没多久,她的父亲准备送小女儿去育婴堂,是十岁的大姐悄悄跟着管家,又把妹妹抱了回来。失而复得,母亲说什么也不肯送走女儿了,还给她起名秦德和,这是秦怡的本名。
小时候的秦怡爱看电影,最喜欢的女演员是阮玲玉,那时她还喜欢读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的小说和戏剧。
秦怡曾说,“我稀里糊涂就演了很多角色”,靠的是最朴素的“笨办法”——学习和努力。这个“笨办法”,她记了一辈子。
秦怡的从艺路可追溯到抗战时期。16岁那年,她离开封建家庭,辗转到重庆。她一有机会就去看话剧。一天,在门厅等朋友时,遇上了两位大导演:史东山和应云卫,他们看到秦怡容貌姣好、气质优雅,想请她演话剧,但秦怡当时觉得自己演技为成熟,并未同意。直到后来中华剧艺社成立急缺人手,应云卫得知秦怡生活困难一再邀请,秦怡才加入。
演艺生涯第一个角色只有一句话,她反反复复练了好多天。那会儿,剧艺社俨然她的家,没演出时,舞台边准能找到她。帮演员递个道具、送下服装,只要侧幕边传来舞台的光,她脸上便写着满足。
初出茅庐的秦怡本来希望自己的戏越少越好,她对很多角色都放不开:“……资产阶级女儿,要穿纱衣服、夏天的短袖子,穿的皮鞋有一点点跟,这些我都不会。我的家庭是封建家庭,从来也没有穿过这样的旗袍,两个胳膊露在外面,胳膊都没地方放了。”但应云卫导演让服装组把那件旗袍给秦怡,让她每天在生活里穿,每天练习,磨练演技。
慢慢地,秦怡的表演在努力下越来越自然传神、塑造的人物丰满鲜活。后来的《钦差大臣》《茶花女》《天国春秋》等二十余部话剧大受欢迎,秦怡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抗战结束后,她回到上海,开始主演电影,因《马兰花开》而被观众熟知。不得不提的,还有她在1956年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精彩表现。《铁道游击队》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一带有支游击队,专门在铁路线上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马兰花开》
秦怡饰演的芳林嫂,是电影里唯一的女性角色,她的任务是在游击队落脚的村子里,帮他们提供后勤保障,还能随时侦查敌人的动向。由于《铁道游击队》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戏,因此秦怡演的虽然是女主角,但戏份并不多,可这并不影响她凭借这部电影,成为五十年代观众心目中的大众情人。老一辈人唱起“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眼前依然会闪过秦怡的身影。
《铁道游击队》
之后,秦怡出演了《女篮五号》中的母亲林洁。这部电影里,秦怡把一个为爱执着的女性形象塑造的动人心弦。在随后的《青春之歌》里,秦怡又成功塑造了一位满怀革命热情的共产党员林红。她英勇就义的镜头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两部影片,让秦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她用诠释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而成了大明星的秦怡,也丝毫没有任何大明星的架势,她依然记得“要学习和努力”的本分。
《青春之歌》
从影七十余载,秦怡见证了电影从无声黑白到充斥着让人炫目的特效,但她始终相信只有扎实的角色和人性的光芒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她为电影奉献了一生,秦怡说过:“我参加演出的戏很多,话剧差不多有二十七八个,演的主要角色。其他还有很多。电影更多,所以电影现在来说的话,差不多有40部。我是一个电影工作者,我是离不开电影的、我是非常喜欢电影的,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戏。”
2009年,在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秦怡获终身成就奖。她上台领奖时,神采奕奕,全场的演员站立起来为她鼓掌。每次出现在新闻里,人们都说她气场不输刘晓庆、周迅,她真的是把自己活成了“传奇”和“女神”,但她的人生经历却令人心酸。
秦怡一生有两段婚姻。其中,与“电影皇帝”金焰的结合为世人传为佳话。郭沫若为他们证婚,并题词“银坛双翼”。
1948年,两人的儿子金捷来到了人间。但因为秦怡忙工作,两人聚少散多。
有一回,在访谈中秦怡说:“我从没有很好地为自己考虑,我没办法为自己考虑,我回到上海23岁,根本没有时间让我为自己考虑,一个戏接着一个戏拍。虽然我和金焰结婚是有爱情的,但婚后我们没有享受到什么爱情。我第一段婚姻两天就逃婚了,陈天国一直闹,但是我第一次婚姻给我留下一个女儿……所以呢,哎呀,我的人生怎么搞得乱七八糟的,我那么讨厌他,却给我留下个女儿。我所有的婚姻生活和爱情生活是一塌糊涂。我现在老了,想要怎样不可能怎样,有时也会想,想我要死了,什么都没有,人家还羡慕死我了,好像我多不得了似的,我却什么感觉都没有,忙忙叨叨就老了,没想到这么快就90岁了,竟然没什么好的回忆。”
一家三口的合影
1958年,金焰在拍摄电影《暴风中的雄鹰》时来到西北藏区,为了抵御高原的寒冷,金焰大量饮酒造成胃出血。四年后,金焰不得不进行胃切除手术。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彻底摧毁了金焰的身体,让这个曾经高大英俊的男人不得不离开银幕,在病榻上度过余生。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秦怡只有更加努力工作。她一边忙着拍戏,一边还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由于过度劳累,不久,秦怡检查出了肠癌。但她还是奔波于各个片场之间,努力支撑着这个家。对她来说,对儿子强烈的爱,是唯一的精神支柱。
没想到儿子金捷16岁时,却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在第二次发病之后,医生认为金捷的病已经无法挽回了,秦怡心如刀绞。她觉得是自己常年在外拍戏,没能多陪陪儿子,才导致了这场悲剧。如果最初发病的时候能及时送医,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秦怡帮儿子洗头
1983年,秦怡在电影《雷雨》中饰演鲁妈,此时,儿子发病时会对她拳打脚踢,她只能蜷缩着挨打,劝他“不要打妈妈的脸,妈妈明天还要拍戏”。“他们说秦妈比鲁妈苦,我真有这个感觉,所以感情是相同的,这种苦难是相同的。孩子是这个样,丈夫又是这个样,所以我有时候感情转换都来不及。演员就是这个样子,要是一点感情都没有的人,也不会去做演员。”
丈夫去世后,儿子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但秦怡不忍心把他送去精神病院,平日的洗澡、理发、刮脸都是自己亲力亲为。2007年,59岁的金捷也离开了人世,秦怡整整照顾了他43年。她的经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但秦怡承受下来了。秦怡说:“1983年金焰走了,2007年儿子走了,2008年妹妹秦文也走了,慢慢地,一个个都走了。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但我从不认命,我会分析,就像剥桔子,把这些心结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剥开。”
2017年,她编剧的处女作《青海湖畔》在上海影城首映。她95岁了,满头银发,仍精神矍铄,在这部作品中还是主演。秦怡笑称这部电影就像自己的孩子,“我初次学习写剧本,以后应该再写,写得不好再写,总有一天会写好一点。”
《青海湖畔》
影片以青藏铁路修建为背景,讲述了以女工程师梅欣怡为代表的一群气象工作者,为攻克冻土层等难题,在青藏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科学考察的事迹。年逾90的秦怡在片中饰演60岁的梅欣怡。在拍摄期间,她每天要经历六个小时的车程,并在海拔约3650米的山地上进行拍摄,这个高度基本等同于布达拉宫的所在高度。
陈凯歌的《妖猫传》上演,秦怡的角色“嬷嬷”戏份并不多,三天就拍完了。秦怡说,就算只有三天,她都在不断地琢磨。
是的,她终于一一剥开苦难,让自己成为了一束光。
秦怡曾说:“愿为电影服务一辈子。”观众永远记得她!
作者:王彦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