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疫情攻坚战中,高校也是战场。文贵良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会长,他深入学校抗疫一线,做好巡楼工作,坚决阻断病毒,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感到每一天都是充实的。
我们学校从3月13号开始实行封控管理。我3月26日进入闵行校区的缓冲区。这区域主要用来观察要进入学校工作的教职工的身体状况。3月31号晚上我转入中文系大楼值班,吃住在办公室。
4月5日,我被安排到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北片区防疫小组,入住研究生公寓男生楼。小组给我的主要任务是巡楼。
我们研究生公寓区居住有4500余人,包括学生、后勤人员和防疫工作小组成员;其中南片区1800左右,北片区2700左右。我刚来的几天,整个研究生公寓区块实行足不出户的管理。负责研究生公寓区块的校领导是顾红亮副校长。北片区防疫工作小组共有10人,杜震宇教授负责北片区现场调度,郑利娟书记负责物资调度,还有老师负责宿舍内部管理、核酸检测和消毒消杀等工作。
防疫工作组分工明确,安排有序,调度有方,互相配合,南北防疫小组紧密联动,效率很高。封校抗疫有两件大事,阻断新冠病毒进入校园,保证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安排好师生一日三餐,让师生们感到每一个日子都是充实的。
文贵良老师和黄天翔老师
负责北片区盒饭配送的黄天翔老师,个子不高,总是满脸温和的笑容。他组织了60人的志愿者队伍,来自20多个院系,其中既有壮实的男生,也有能干的女生。我们誉之为“天团”!志愿者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大约15人。往往是两个组轮流值班,这样能让他们得到休息。
早晨6点50分,当阳光洒满校园,”天团”志愿者们在鸟雀声中,穿着蓝色防护服出场了。中午10点30分,阳光特别明艳。”天团”志愿者们开始集合。校外送饭车停在研究生公寓大门口。他们就推着小推车过去了,从大车上卸下一个个大塑料箱,再搬到小推车上,另外两位志愿者推着小车,进入校园,到了盒饭存放点,有太阳伞遮阳,我们称为“天橱”。打开箱子,里面有四个大塑料袋,每袋装着20盒盒饭。将一袋袋盒饭放入“天橱”,将大塑料箱送回到大车上。不一会儿,“天橱”就摆满了盒饭,像坚实的城墙。这时,男志愿者开着小三轮过来,载着高耸的饭盒,开走了。两位女志愿者推着小推车过来了,放好四个袋盒饭,推走了。三轮与推车来来回回将盒饭送到各个宿舍楼门口,宿舍阿姨和楼内志愿者等候着,按着单子,点好数目,将盒饭一袋袋提到一楼的存放点。楼内志愿者们再将盒饭送到各个寝室门口。从送饭车停到公寓门口开始,不到半个小时,校园里就飘起了饭菜香……
下午4点30分,太阳还高高挂着,”天团”志愿者再次集合,等待送饭车到来。有天傍晚,暮色朦胧,已是晚上七点,志愿者们还在“天橱”旁边的台阶上。原来公司送饭晚点了,当饭送到研究生公寓门口,志愿者们赶紧行动,他们知道宿舍里的同学正“嗷嗷待哺”呢!
研究生公寓区送饭过程环环相扣,也是环环相隔,避免区块交叉。志愿者们团结配合,齐心协力做到最快完成任务。
有时会有同学吃不饱的情形,这怎么办?在当日食堂供餐能力许可的条件下,食堂给每幢楼多配一定数量的白米饭,“天团”志愿者会在第一轮送餐后,再把白米饭补送到各楼,同学可以去领取。如果当日有多余盒饭,“天团”也会补分给每幢楼。如果是晚餐,宿舍阿姨会在楼群微信里说:夜宵到了,先到先得。我们同学都能理解当前上海和学校的实际状况,大家的支持与配合,正是当前抗疫战斗中坚实的基础。
“天团”们送完餐后,自己才开始吃,每餐都是如此。他们一个个身穿蓝色防护服,佩戴白色口罩,头戴防护面罩,我不知道他们流了多少汗,只看到他们一双双眼睛明亮有神!
黄天翔老师是90后,“天团”志愿者们也都是90后。他们朝气蓬勃,能吃苦耐劳,富有奉献精神。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在历史上熠熠闪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深感此言诚不虚。
我的工作是巡查各个防疫环节,比如查看同学们出寝室门是否戴了口罩,是否串门,是否在公共空间打电话等。研究生公寓楼的每个宿舍都带有独立卫生间,洗浴不出寝室门。不过同学们要洗衣、打开水,不得不出寝室,因为洗衣房和开水房属于共享的。我和杜震宇老师一般是在晚餐后巡查。偶尔会遇到忘戴口罩的同学,我们温和而诚恳地提醒,这些同学都知道学校的防疫规定,对我们的提醒,自然都接受,马上戴好口罩。
对于新冠病毒,足不出户、出门戴好口罩是最有效的阻断方式。我在《防疫,请出寝室门就戴好口罩——致研究生的一封信》中告诫同学们:你也许心存侥幸,但病毒不会给侥幸以宽容!这种侥幸的背后,还是淡看了这场防疫的重要性。这场防疫,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只是一幢楼的事情,也不只是一所大学的事情,也不只是一座城的事情。封控期间,防疫是对人性的严峻考验。我曾问自己:这次疫情过后,人类会变得更好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记得,傅雷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读到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时,他的感想: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才能帮助我们担受命运的考验。我自然不希望有任何苦难,但当苦难真正降临的时候,我们是有信心克服的。
有天晚上十一点多,顾红亮副校长在研究生公寓防疫小组微信群发了一条消息:今天又是全阴!当天有结果了,核酸检测提速不少。防疫小组的老师们纷纷点赞,很欣悦白天所做的一切和辛苦都有了回报,为清零和解封又积蓄了强大的能量!抗疫还在紧张进行中,内心的充实和阳光,每一天扎扎实实的工作,显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作者:文贵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编辑:童薇菁
策划:王雪瑛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