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简史(中画史鉴系列)》
陈师曾 著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本书根据陈师曾在艺校讲授中国绘画史的授课讲义编辑而成,可谓中国绘画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上古史,分六章,叙述三代至隋的绘画;第二编中古史,分四章,叙述唐至元的绘画;第三编近世史,分两章,叙述明清两代绘画。
全书梳理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对应内文配以300张典藏古画,是一本极好的美术史普及读物。本书还附有他撰写的数篇有关绘画史的专题论文。
>>美图鉴赏
>>书摘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也。玄宗开元中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弟缙齐名。丧妻不娶。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蜀。彼为贼所获。禄山固知王维之才,迎置洛中,迫为给事中。贼既平,彼亦下狱。时弟缙请为彼赎罪,肃宗怜而许之,后授为右丞。王维上表曰:“己有五短,缙有五长。愿还其官。”放归田里,遂隐居辋川别墅。其襟怀高旷,魄力宏大。始用渲淡,一变从来钩斫之法,其余韵及于后世。又善诗,为当时四杰之一。东坡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有《山水论》一篇传于世。
明董其昌论南北二宗画: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而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维也无间言。”知言哉。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
当时卢鸿(字浩然,洛阳人)、郑虔(荥阳人)之辈,亦兴水墨淡彩之画风。卢鸿,开元中与王维同召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就,放还,隐于嵩山,赐草堂一所。长山水树石,以瀑布名。墨法融液,创水墨之法。郑虔亦与王维共事安禄山,坐贬台州司户。天宝中,为广文馆博士。与杜甫友善。杜诗中所称“广文先生官独冷”,又“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盖极称赏之也。尝写山水并其诗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张璪字文通,吴郡人也。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工山水树石。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惟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其山水之状,高低秀丽,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喷如吼。
>>作者简介
陈师曾(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作者:陈师曾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