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观看了解日本人的“中年困境”
《中年漂流:无法逃离的就业困境》
[日]小林美希著
邹韵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被日本社会拋下的273万人,经历就业冰河期,成为中年自由职业者。他们只因为找不到一份稳定的正式工作,被迫放弃恋爱、婚姻、生育、人际关系、房产,不断失去一切的人生,看不见梦想和希望……本书以采访的形式对中年自由职业者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书摘
(节选一)日本的困境:“一胎过后生育难”
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面临卵巢退化等难以怀孕的情况,也就是说晚婚晚育可能是导致“一胎过后生育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更加严峻的是,雇佣不稳定等经济因素而导致的“一胎过后生育难”。
上述《2018年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二胎之难”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回答“经济因素”的占所有受访母亲的84%,位列第一。而在针对全职工作的母亲的调查中,有57.8%的母亲回答“工作因素”,这是由于生育两个孩子之后再回归职场会面临诸多的不利因素。其他理由中占比较多的还有“照料第一个孩子已经精疲力竭了”(49.1%)、“(看孩子的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因素”(45.0%)、“年龄因素”(43.2%)等。
排名第六的原因是“社会制度因素”(32.2%),这是因为托儿、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可以说,怀孕、生育、育儿期男女双方的雇佣问题、托儿所问题已经成为“二胎之难”的现实因素,我们不可忽视。
从国家角度而言,如果想让夫妻生育理想子女数,就需要保证夫妻双方收入稳定并减少长时间劳动,保证托儿所稳定运营。但事实上,目前的政策还远远不够。
女性的“生育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习惯于把这一问题同人口的减少相提并论,这导致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不能生育”的女性。
但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想生而不能生”,换句话说,问题在于难以让女性“安心生产”的社会现实。有一种说法叫作“机会损失”,意思是无论女性能否选择生育,因为社会性因素的阻碍而导致女性无法实现某种期望,虽然这种表达有不妥之处,即便如此,对于想提高出生率的日本而言,当下的情况的确让人感到焦虑。
“一胎过后生育难”问题,同“不孕不育”相比,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也没有让人感到紧迫。但对于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日本来说,这种打击犹如温水煮青蛙,形势会越来越严峻。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尽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出台相应的解决措施。
▲日剧《人生I字路》剧照
当下特别需要创造的就是让女性安心工作的劳动环境。的确,女性与男性在许多问题上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比如许多人即使到中年仍然没有走出非正式雇佣,转正的机会也寥寥无几。另外,相比于男性,女性还要在怀孕、生育期面临被迫离职的风险,育儿期过后再回归职场,也会遇到种种压力和阻力。然而,这些问题往往隐藏在统计数字之下,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许多女性生了孩子后就被迫离职。总务省统计局的《就业结构基本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间,“由于生产、育儿原因”被迫离开原工作单位的女性,2017年达到102.48万人,其中调查之时仍处于下岗状态的有71万人。并且,这些女性即便重新开始求职,也只能得到非正式雇佣的职位。根据《兼职劳动者综合实际状况调查的概况》(2016年),在回答“工作的理由是什么”这一问题时,17.5%的女性表示工作是“为了维持生活开支,自己的收入是家庭开销的主要经济来源”。在这些女性中,36.4%的人回答“工作是维持生计不可或缺的收入来源”。对于许多已婚女性以及有孩子的女性来说,她们也应该算作自由职业者大军中的一员。
35岁至54岁的女性非正式职员,属于被扶养对象,因此并未被纳入“待就业”的范畴。据《就业结构基本调查》显示,这一人数在2017年达到了414.32万人。这也就是女性中年自由职业者这一群体的总数。
无论是已婚女性还是单身女性,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下面,我将通过采访来审视女性所面临的重重困难。
(节选二)依靠舍弃人而达成的经济是脆弱的
在第三章我已经有所论述,企业业绩的增长和稳定的雇佣,这两者并不冲突。传统的日本型雇佣模式,设立了从员工角度出发的福利待遇以及自由轻松的职场环境。而当下一味追求利益的企业,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这种“古老”的价值观呢?
多摩大学名誉校长、日本综合研究所名誉会长野田一夫先生,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这样说,曾经“至少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理论化或计量化,而是‘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野田一夫先生是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等知名企业家的旧友,他的一席话一针见血。
丹羽先生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并且提出了更为深入的方案:“企业依靠的是人。我们应该舍弃‘非正式’‘正式’这些叫法,所有人都叫‘职员’难道不好吗?是全职工作还是非全职工作,差异仅此而已,那么企业就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来帮他们加入社会保险,这样不也是个好办法吗?”
丹羽先生的看法是,更轻松地工作、更轻松地学习,这同生产率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为轻松地做事,可以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倘若连思考人生的时间都没有,也就不会有工作的干劲了。
丹羽先生直言不讳的论断使我豁然开朗。
▲日剧《人生I字路》剧照
“安倍政权主张的理论是忽视国民的,全部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政治和经济如果不分开来看,日本将会走向衰落。人会由于接受教育而改变。30 年前,社会流传‘Japanas NO.1 (译者注:日本世界第一) ’,这是企业教育给我们的。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其后续的教育也十分重要。30 岁、40 岁的非正式职员,只要努力是有可能追赶上的,收入方面自然也会提高。50 岁之前,大家要鼓起勇气拼一拼。”
改善雇佣质量绝不是简单的问题。《劳动标准法》《劳动者派遣法》《男女雇佣均等法》等法律的出台,告诉我们当下社会逐渐显现出了漏洞。然而我认为,只有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实现一种灵活的工作模式,才能真正解决中年自由职业者问题。因此,《格差调整法案》等各种法律的完备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希望今后能看到各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发展,地方优秀的中小企业和劳动者能够实现双赢。正如我在第三章介绍的企业,以日本制造为中心的独创性的制造行业是日本最值得骄傲的、真正的优势企业。希望今后这些企业能够通过技术提升来开拓新的市场,并进一步建立优良的雇佣模式。
我常常想,“依靠舍弃人而达成的经济是脆弱的”。企业把正式职员转为非正式,法律放宽了规定,使得非正式职员无法翻身,这些政策都彻底失败了,它们的失败是时代给我们的教训。为了不再重蹈覆辙,重新上演中年自由职业者的悲剧,我们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简介
小林美希,1975年出生于茨城,劳动经济记者。株式新闻社、每日新闻社《Economist》的编辑部记者,2007年辞职成为自由记者。主要著作有《纪实·托儿的崩坏》《纪实·看护的实质》《纪实·托儿的格差》(均为岩波新书出版)、《希望丈夫死去的妻子们》(朝日新书)等。
作者:小林美希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