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蒋介石(资料图片)
1972年3月,已经86岁的蒋介石出任第五届“总统”。但是,蒋介石毕竟年纪太大了。此后的三年,他只公开露面三次,在“反共复国”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蒋介石在晚年又想起了他在大陆的日子,想到了与大陆沟通的问题。他想起,就在他出任第五届“总统”之前的一个月,即当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把他称为“老朋友”。这个消息在美国和香港已经传了很久。蒋介石注意到,毛泽东对尼克松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对毛泽东说的这句话,蒋介石思考了很久。
此时的蒋介石十分孤立。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而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则越来越小,连美国总统、日本首相也都访问了大陆。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有些犹豫。他认为这时主动向中共提出沟通,有点儿近似于投降。正在蒋介石犹豫之时,中共方面却采取了一系列主动行动。在大陆,中共恢复了“二二八”纪念活动。廖承志也出面发表讲话,重新强调“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台湾各方面人员来大陆参观、探亲、访友,保障他们安全和来去自由。”1975年,中共方面又特赦了国民党数百名战犯和特务,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愿意去台湾或者香港的,来去自由。蒋介石得到这些消息后,心中佩服毛泽东胸怀之博大。但他还是没有采取主动行动。其原因,主要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人选。曹聚仁已经于1972年逝世,在台湾方面,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像他那样能与大陆顺利沟通的合适人选了。
正在这时,毛泽东却派人来了。毛泽东派的这个人是章士钊。章士钊也是一个与国共两党上层领导人物都有很深交情的人,但他长期在大陆与共产党共事,与蒋介石等当然没有联系。不过,因为他过去的资望,他到台湾来,是会受到蒋介石礼遇的。当时章士钊先生已经92岁高龄,且重病在身。但他接受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委托,还是愿意承担沟通两岸的任务的。为了保障章先生的健康,周恩来特意安排了一些警卫、医生、护士、秘书、厨师、保姆,随侍章先生左右。章先生于1973年5月乘飞机到了香港。他到香港后,就急忙找原来的各种关系,以便打开与台湾的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和国民党方面接上了联系。他当时乐观地派他的女儿章含之回北京,由她转告毛泽东、周恩来:各方面关系初步接上,他在香港顶多住三个月即可完成任务回北京。不料,章先生由于劳累,休息不好,于7月1日在香港去世。随着章士钊先生的去世,此次的国共沟通也没有建立起来。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放弃实现两岸沟通的努力。找不到合适的沟通人选,他就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向大陆方面打信号。1975年春节后,蒋介石秘密找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让他通过在香港的秘密渠道,向中共方面表示了这样一个意思:可以请毛泽东来台湾访问。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但1975年毛泽东的身体也已经很不好了,周恩来也重病在身。他们两人都不能亲自来台湾访问。毛泽东找来邓小平,亲自向邓小平交代:你可以代表我去台湾,两岸可以此为契机,尽快实现“三通”。陈立夫得知毛泽东打算派邓小平来台湾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为了配合这次沟通,陈立夫还在香港发表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文章说:“欢迎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到台湾访问与蒋介石重开谈判之路,以造福国家人民。”他还写道:希望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国共两度合作的前例,开创再次合作的新局面”。但是,正当陈立夫积极努力寻求与大陆沟通之时,蒋介石却因病于1975年4月5日去世。海峡两岸的再次沟通又中断了。
蒋介石在世时虽然没有实现台湾回归和祖国和平统一,但他和以他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领导人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并且为反对分裂和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努力。蒋介石在世时,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官十分想回大陆看一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重病之中写下了几句词,能够代表蒋介石及国民党领导人物的心情。这几句词是这样写的: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本文节选自《开国大事件(续集)》)
《开国大事件(续集) 》
陈思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书聚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军事斗争到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任务转变,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定的政治信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情怀,积极应对国内国外复杂局面的挑战,采取了土地改革、治理黄河、发行人民币、抗美援朝、反腐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开拓探索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者:陈思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