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传》
A.M.吉布斯著
黎梦青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吉布斯这本传记有别于早期阿齐博尔德·亨德森、赫斯基斯·皮尔逊、圣约翰·欧文以及迈克尔·霍尔罗伊德的传记作品,作者通过大量之前从未发表或出版过的照片、书信和萧伯纳早期的素描等资料,从萧伯纳的童年、婚恋观、政治观,他的爱尔兰身份以及他有争议的创造进化论等方面,挑战了那些关于萧伯纳的固有看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萧伯纳的崭新视角。
>>书摘
我因生命本身而感到欣喜。生命对我来说可不是“短暂的烛火”。它是某种我正暂时握着的璀璨火炬;在我将它传递给后代人之前,我想尽可能地让它燃烧得灿烂。
——萧伯纳,在布莱登的一次演讲中,1907年
▲萧伯纳,1925
这本新的关于萧伯纳生平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一种令人情不自禁的好奇和迷恋。这种好奇和迷恋,也如出一辙地驱使着A.S.拜厄特小说《占有》(Possession)中的那几位主人公——该作品讲述的也是对身世之谜的探究。由于从学生时代开始便对萧伯纳的作品很熟悉,又写了许多关于他生活和事业诸多方面的其他书和文章,我渐渐执着于想要通过传记研究来把握他的内心生活和性格。而这类研究所涉及的材料庞杂得令人生畏。在萧伯纳漫长的一生中,他写了超过50部戏剧和短剧,5部小说以及若干短篇故事。据估计,他一生所写的书信超过25万封,这些书信至今还在以各种特集的形式出版,作为对丹·H.劳伦斯编的4卷本书信集的补充。他给自己和别人作品写的序言、他的音乐和戏剧评论、书评以及他的自传性文学作品经出版后呈现在各种不同的卷宗里。还有他那些非戏剧的作品,诸如政治短文以及《关于战争的常识》一类的辩论作品,同样也有很多卷。他投给文学期刊的稿件成千上万——这样的文章数量足够填满许许多多学者的履历。萧伯纳除了这些已出版的作品之外,还有大量与传记研究相关的未出版的材料,分别散布在英国、美国,还有加拿大的各种机构中。与萧伯纳有关的琐碎藏品几乎在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涌现。本书研究所用到的一些材料就是在一所私人住宅里找到的,宅子属于萧伯纳某个叔叔的后代,位于澳大利亚南海岸边、靠近南极的塔斯马尼亚岛上。
研究对象之庞杂并不是从事萧伯纳传记学研究的唯一困难。让我们援引另一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来说明。一群男学生被一起困在了一个荒岛上,他们在没有成年人的情况下制定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相互传递一个被称作“海螺”的巨大贝壳,借此来掌控他们关于自己处境和规划的初期讨论。任何人只要持有海螺,就有权发言并不被干扰。只要是和他生活相关的故事,萧伯纳一生中都竭尽全力保证那个传记的海螺始终紧紧握在自己手中。甚至是在他93岁时出版的那本名叫《十六张自画像》的自传文集中,他依旧顽强地设法掌控与自己有关的故事。该书的最后几章中,有一章叫作“传记作者谬 、误的修正”。19世纪90年代及20世纪初期,在萧伯纳开始逐渐成为文、学与知识分子圈子的名人时,他便开始通过写自传文章和取诸如“我,及我所想”这样引人注目的标题给关于萧伯纳的故事牢牢地打上萧伯纳的印记。阿齐博尔德·亨德森和赫斯基斯·皮尔逊所著的早期萧伯纳传记在许多方面都仅是萧伯纳自传的代笔,这些作品的主要构成都来自萧伯纳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有关萧伯纳的最佳权威是萧伯纳”,这位剧作家对阿齐博尔德这样说道;但就算是受到萧伯纳如此大影响的亨德森也开始意识到,他这位主人公所说的话并不是句句都可以相信的。萧伯纳关于自己人生的叙述,特别是关于自己早年的叙述,往往被那些研究他的主要传记作家不加鉴别地采用,此外他们还对其添枝加叶、大事渲染。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海螺传递开来,让那些来自过去的其他人的声音讲述萧伯纳的人生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
《萧伯纳传》呈现了一个完全修正后的关于萧伯纳家庭背景、其所受教养的描述——尤其是关于他父母的性格和他们早期的婚姻生活——并首次指出了一些在他的都柏林童年时代中,对他成长造成关键影响的人和事。他对待性与自身性事的态度、他的感情生活和心理构成,本书也进行了重新考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起以往的传记,对他一生中与诸多女人的关系——包括许许多多与他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朋友和情人——还有这些女人对于他创作的影响方面,本书也做了更加完整的研究。本书从新的角度研究了许多主题,包括他在改变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性别观念方面所做的贡献,还有他如何通过文学创作,参与了男女关系新范例、新的戏剧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将两者从19世纪理想和传统的束缚和错觉中解放出来的过程。结合他人生其他方面的背景,对他的政见、他对创造进化论的“信仰”(如他自己所称)、他对爱尔兰和自己的爱尔兰背景以及爱尔兰人身份的态度,本书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
在写给阿齐博尔德·亨德森的一封信中,萧伯纳将自己形容为一个“紧紧拥抱自己时代生活”的人,早些时候他曾在给一个朋友写信时直白地宣布“我的工作就是体现时代精神”。他与自己时代的结合确实相当全面;他,在许多方面都是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先驱与创造者。因此,萧伯纳的传记一定要尽可能广地包含所有的因素,这些因素塑造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不过,除此之外,我还希望这本传记能显示出萧伯纳另外的一面。在他的戏剧作品《布拉斯庞德上尉的转变》(1899年)的最后一幕中,那个令人恐惧的、拜伦式的叛逆者布拉斯庞德上尉高度赞扬了女主人公西塞莉·韦恩弗利特夫人,他这样说:
自从你第一次在那个花园里见到我开始,你就没有听到我说过一句聪明话。而没有一句你说的话不使我发笑,或者使我感到亲切,同时告诉我该怎么想、怎么做。这就是我所说的真正的聪慧。
这种在这里被赞美的聪慧——一种心灵的智慧,其特征并不是超群的智力或者逻辑,而是感性、热情和友善的感觉,并伴随着精明的心理——是萧伯纳喜剧世界反复出现的主题。在他的喜剧中,本能的生命、感觉以及激情,不断战胜理性与体制。这种无秩序的生命力——在萧伯纳的创作想象中,往往更多体现在女人而不是男人身上——将理性的做作一扫而空。本书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萧伯纳这个辩论家和社会批评家,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常常在他自己众多友谊中身体力行地赞美一颗聪慧之心的人。
>>作者简介
A.M.吉布斯是悉尼麦考瑞大学的英语荣誉教授,同时也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的一名成员。他先后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和牛津大学,是罗氏研究生奖学金的获得者,以及莫德林学院的成员之一。他在斯特林和利兹的阿德莱德大学担任讲师,接着又在新南威尔士的纽卡斯尔大学,以及后来的麦考瑞大学担任教授。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萧伯纳权威,发表了诸多关于萧伯纳的书籍和文章,国际萧伯纳社团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作者:A.M.吉布斯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