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刘洪昌介绍,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48项任务不断取得进展,完成了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申遗文本草案已经提前报送世界遗产中心格式审查。
▲北京高标准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助推48项任务不断取得进展(视觉中国/图)
刘洪昌介绍,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一轴”指中轴线申遗保护,“一城”指博物馆之城,“两园”指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三带”指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一区”指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一中心”指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五新”:
一是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高标准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助推48项任务不断取得进展,已完成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地外大街环境整治、太庙核心区非文物建筑拆除、正阳桥镇水兽发掘等项目。申遗文本草案提前报送世界遗产中心格式审查。同时,成功举办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持续扩大中轴线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布会现场(2022北京新闻中心/图)
二是博物馆之城建设实施新举措。与国家文物局、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签订博物馆之城共建协议。积极开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等规划、文件编制工作。
三是三条文化带建设呈现新亮点。大运河文化带方面,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围绕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运河保护利用及相关任务开展合作;与北京市水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第一批北京市水利遗产名录》;长城文化带方面,率先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首次发布一图读懂《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报告》,完成多项长城抢险加固项目;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方面,正式发布《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四是革命文物工作获得新成效。启动全市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护状况专项调查,正式发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和第一批革命纪念馆名单(26家)。全面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建立新中国主题片区和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片区三大主题片区建设,天安门城楼及城台、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荣获鲁班奖、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等殊荣;组织编制天安门、双清别墅、北京大学红楼、卢沟桥宛平城等重点革命文物保护规划,推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抗战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改陈布展;对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共31处进行保护修缮,北大红楼2021年6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五是考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取得新进展。基本建设工程考古成果显著,仅2021年就完成调查项目402余项;考古勘探项目254项、勘探面积1859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项目120项、发掘面积11.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约5000件(套)。周口店遗址、琉璃河遗址、大葆台汉墓、明定陵4处考古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2年-2035年)》已获市政府批准公布并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增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项建设组。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解开考古的“神秘面纱”,打造北京公众考古季品牌。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