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烟火 : 市民生活笔记》
伊永文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内容简介:
你知道吗?在宋代,燃放烟火是市民生活技艺的一种,由此出现了职业“烟火师”。你知道吗?至少在宋代,就有比较明确的以说唱乞讨为生的“艺术乞丐”。宋代以后,有些乞丐以传统曲艺“莲花落”乞食,也就是说,当乞丐,是需要拜师学艺的。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常用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蝴蝶装”(像两只蝴蝶一样,对折起来再装订),这也是宋代人发明的——这是阅读书籍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上述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市民生活研究专家伊永文教授最新力作《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中读到。该书收录了伊永文教授写作的读史札记、专栏随笔、学术论文,文笔通俗流畅优美,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有所收获。
精彩书摘:
中国市民生活方式始于宋代
有人说,唐代是盛世,宋代已经走下坡路,我不赞同。宋代没有走下坡路,宋代走的是上坡路。
宋代市民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宋代的话本小说《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略得知一二。
北宋徽宗年间,东京(今河南开封)最大的酒楼叫樊楼,位于金明池边。樊楼老板之弟范二郎去金明池游玩,走到茶坊时看到一个女子,“生得花容月貌”。女子进了茶坊,两人“四目相视,俱各有情”。这时,女子“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对茶坊外卖糖水的说:“卖水的,倾一盏甜蜜蜜的糖水来。”女子上口一呷,就跟卖糖水的吵起来:“好好!你却来暗算我!你道我是兀谁?……我是曹门里周大郎的女儿,我的小名叫作胜仙小娘子,年一十八岁,不曾吃人暗算。你今却来算我!我是不曾嫁的女孩儿。”范二郎听这话,心想:“分明是说与我听。”卖糖水的喊冤,女子说:“如何不是暗算我?盏子里有条草。”这时,范二郎也叫了“一盏糖水”,刚吃一口,也大叫起来:“好好!你这个人真个要暗算人!你道我是兀谁?我哥哥是樊楼开酒店的,唤作范大郎,我便唤作范二郎,年登一十九岁……不曾娶浑家。……我的盂儿里,也有一根草叶。”
茶楼和酒楼是宋代市民最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这个故事里的重要道具——糖水,还有汤、茶和酒,都是宋代人喜欢的饮料。东京城内茶楼和酒楼遍布,也是很多故事发生的地方。《水浒传》第七回里讲到,高衙内与陆谦定计,骗林冲去喝酒,定的地方便是樊楼。陆谦说:“兄长我们休去家,只就樊楼内吃几杯。”当时两人上到樊楼,占了个阁儿,唤得酒保吩咐,叫两瓶上色的好酒,稀奇果子按酒……
樊楼是当时东京最有名的酒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每座楼皆高三层。当年有个富人为给自己树名声,就去了樊楼,把当天所有人的酒钱都包了下来。他的大方、豪爽也迅速间传遍了东京城。
当时的酒楼已经是一个公共空间、媒体平台,是传播新闻的渠道,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在这里交流、散布。除了开封,在其他小城市、城镇,茶馆、酒店也遍地都是。
可以说,这是一种市民生活方式的发端。在宋代以前的唐代,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唐代的长安城,卖东西只能在东市与西市,酒楼、茶楼不能盖在居民坊内。唐代两市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制的,正午开放,黄昏就要关市。但到了宋代,茶楼、酒楼可以开到深夜,早市也开得很早。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描绘了街头小贩休息时斗茶的场景
蒸馏酒——也就是白酒(亦称烧酒)最晚在宋代已经流行,“蒸酒”的字样多次出现在宋代文献里。我们可以推测,武松在景阳冈喝的“三碗不过冈”,就是烧酒,他喝完以后迎风一吹,酒力就发作了。烧酒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这是一种酒精度数很高、口感辛辣的酒。在偏僻的景阳冈,这样一大碗烧酒大概需要10文钱。在宋代的城市里,一份精致的菜,用讲究的器皿端上来,也就是10文钱。那时的菜,量大,食材质量好。
武松喝了18碗,180文钱也够了。北宋后期,一个劳动力在城市一天的工钱,也就是200文钱。武松作为步兵都头,相当于现在的排长,工资不会太高,大概一个月五两多。武松在景阳冈一顿就吃了一天的工资,那是因为宋江送了他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就很多了。天津人有一句话,“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在武松的年代,人们对吃就已经十分讲究了。
宋代的快餐,只要你说得出菜名来,马上就给你做
宋代是中华美食奠基的时期。现在的大部分烹调用语,都出自宋代,比如炒、炸等。宋代在烹饪技术上的进步,归功于加热方法的革新——宋代城市大量使用燃煤。火旺了以后可以炸,可以爆炒。以前只能把菜煮熟,现在可以炒出味道、炸出颜色来。
在宋代,市民对食物的审美情趣扩大到视觉上,雕花蜜饯应运而生。各大城市都推出自己的杰作,当时出名的浦城冬瓜,就把三尺长的冬瓜,刻上假山、龟、鹤、寿星、仙女,放在寿架台上。
▲宋画中烹调(右)和煮茶(左)所用的煤灶
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也体现在宋代的文学作品里。食货苏东坡在黄冈时,曾作过一首《食猪肉》:“黄州好猪肉,价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我统计过,宋代的快餐品种,南宋加北宋,市面上流行的大概有500多种,光小孩儿吃的糖就有很多种,可见当时对“食”的重视。
宋代的餐馆相当繁荣。美国《生活》杂志1998 年评选了过去1000年来影响人类生活最深远的100件大事,其中的第56件大事,就是出现在中国宋代的城市饭馆小吃,连带快餐服务。宋代城市的快餐不得了,你只要能说出来菜名,马上就给你做出来。
宋代还有外卖。这几年外卖很普及,其实宋代就已经有了。在小说《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里有对外卖的描述:一个闲汉,一个筐子,一把刀,几块牛肉,送到顾客面前,当面切。这种现象在宋代非常普遍。在东京,凡是卖熟食者,都用诡异言语叫卖,这样食品售出才快。
燃煤的使用,还推动了炉灶的创新,炉灶可以移动,走到哪都可以卖,火始终是旺的。宋代东京冬天很冷,晚上冷到零下,照样卖茶。没有保温的方法,外卖是做不起来的。黑龙江省博物馆现藏有一幅南宋佚名画作,画面中,六位宋代商贩转成一圈,摆弄着炉灶、茶盏、烫瓶。有专家认为这是在卖浆,故定名《卖浆图》,我认为不妥,浆乃水也,宋代城市里煎点汤茶药成风,这图应称为《煎点汤茶药图》。
对饮食的重视,贯穿整个宋代的城市生活,重要背景是:宋代保持了很长的和平。秦统一六国以后,中国维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两汉,达426年,但很乱。宋代其次,达320 年,很和平。在这300多年的和平时期,宋代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都达到了中华文明的高峰。
(本文摘选自《宋代烟火 : 市民生活笔记》,有删节)
作者:伊永文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