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文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上海圆满落幕后,“上海文化广场2021制作巡演季”的压轴大戏——音乐剧《粉丝来信》中文版,于1月13日-16日在文化广场主剧场连演六场,其后前往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开启首轮全国巡演。作为该剧在中国大陆的首个授权中文版制作,以及文化广场自主制作出品的第六部音乐剧作品,《粉丝来信》在“2021年末演出季”以本土化改编的全新面貌上演,为沪上观众奉上诗意的文学图景。
“《粉丝来信》音乐很有质感,故事不复杂但耐人寻味,聚焦人性在亲密关系中的转移与异化。此次中文版制作把故事背景设置在解放前文学与出版的重镇——上海,讲述一代中国青年才俊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爱的期待。”该剧出品方代表、监制、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告诉记者,该作汇聚当下音乐剧舞台实力与人气并存的演员,还有不少与文化广场共同成长的主创加盟,展现这部中文版新作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
文化广场这块“金字招牌”,吸引实力与人气并存的主创加盟
中文版《粉丝来信》描绘了上世纪40年代的文人世界。金海鸣、丁宁等作家们组成“七人会”,他们坚持用现代文学或通俗文学的创作形式来进行自我表达。这些“文学青年”不仅关注个体生命在特殊时代的困境,表达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共情,更探寻自我认同与价值、精神契合与共鸣等全人类共同的困惑与矛盾。初入编辑室的郑微岚曾以“夏光”这一女性笔名和金海鸣长期写信通讯。在此期间,“夏光”的形象就在他笔下不断完善,慢慢生长。她是缪斯女神般的存在,她的出现给海鸣和微岚带来了光,却也同样带来了噩梦。作品通过三位主人公的纠葛,展现了文人内心细腻的情感。
为呈现这部亚洲剧场人气之作的中国品质以及文化广场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之后的第二部大剧场作品的制作水准,《粉丝来信》中文版特邀请编剧王凌云担任剧本改编,导演高瑞嘉领衔指导,刘艾、颜嘉瑄任编舞、音乐总监,并集结徐均朔、刘岩、于晓璘、张博俊、施哲明、崔恩尔、郭耀嵘等一众活跃在当下音乐剧舞台之上的演员构成创作团队。同时,本剧更联袂著名舞美设计徐肖寰,中国青年舞台美术家、灯光设计孔庆尧,服装造型设计诸雅,共同呈现一出大气不失细腻、个性兼具理性的舞台。
“很多演员愿意来参与文化广场制作作品的演出,是因为他们信任这块‘金字招牌’出品水准,也信任这里的制作、宣发等各个环节。”《粉丝来信》中文版制作人、南京海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海笑说,剧组在国内最顶尖的音乐剧演员范围内进行挑选和搭配,找到了适合剧中角色的表演者。“《粉丝来信》本身在原版国家非常受欢迎,而我们的本土演员也希望演到自己心仪的戏,站上文化广场的舞台发挥自己的能量和光芒。我们首先要选对演员,然后要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说起剧中男主角郑微岚的三个扮演者,该剧导演高瑞嘉介绍了他们的不同风格——于晓璘是情感型,情感充沛度非常强;张博俊的少年感非常强;徐均朔更像大家身边的孩子,对角色的处理更“邻家”。参加《声入人心第二季》走进更多人视线的徐均朔直言,演《粉丝来信》这部戏感觉挺累的,他投入了很多感情。“我眼中的郑微岚是个情感丰富、笔锋飞扬,在生活中有些内敛社恐的角色。他身上有未成年孩子的逃避——想要学会承担责任,但又逃避自己。这个角色有我成长中的一些影子。”
金海鸣的扮演者之一刘岩,曾和徐均朔在录制《声入人心第二季》节目时结下了友谊,两人亦师亦友,此次共同参演同一部音乐剧,两人在剧中还上演了“摸头杀”。这一幕,刘岩想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俩也经常勾肩搭背、拍拍头,但是在舞台上需要更加精雕细琢”。而另一位金海鸣的扮演者施哲明,曾在去年12月29日于今潮8弄举行的音乐剧GALA上,表现了《粉丝来信》的片段。“当时有粉丝说我太壮了——看上去不像作家,倒像个革命者。我把粉丝的话听进心里去了,这段时间有努力减肥,希望尽可能贴近剧中金海鸣这一肺结核患者的形象。”
夏光是这部音乐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她是男主角郑微岚分裂出的一个人格。为了让这个浪漫纯真、具有文采、充满自我意识的人格的“诞生”更具说服力,中文版为夏光增设了相关行为和心理动机。夏光扮演者崔恩尔、郭耀嵘是同门师姐妹,她们彼此也会分享对角色的不同解读,在相互借鉴中让这个人物更热切、更真挚地表达欲望,焕发更闪耀的光芒。
从中剧场升级为大剧场,差异化设计强化本土风格
音乐剧《粉丝来信》韩文原版自2016年首演以来,便受到观众、媒体及专业人士的广泛好评。费元洪透露,从2017年底第一次在韩国观摩原版演出,再到今年年初正式首演,音乐剧《粉丝来信》的汉化之旅历经整整四年之久,可谓文化广场筹备时间最久的中文版音乐剧。中文版首演舞台规模从原版中剧场升级为大剧场,主创也做了不少有别于原版的差异化设计。
据介绍,大剧场作品往往演员人数众多、音乐更high、有更多大场面,观众离舞台很远,也能被整个音浪或者气场感染。《粉丝来信》原版风格较为细腻,为了更适应大剧场的演出,舞台上使用华丽的书本布景,营造了超现实氛围。在保留该剧原版风格的同时,中国主创也在制作前期翻阅了上世纪40年代上海编辑部和报馆的照片,让这部作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更接地气。“我们剧场有条件把作品升级成大剧场作品,这是先天优势。当然,该剧舞美可做大也可做小,未来也有可能在上海千人以内剧场进行两到三周的演出。”费元洪说。
从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到《粉丝来信》,从世界经典大戏IP到亚洲剧场人气佳作,从“为观众选好戏”到“为观众做好戏”,在疫情逐渐成为常态化的当下,文化广场从未停止探寻国际化交流融合与发掘中文版原创制作的步履,力求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本土化改编过程中,探索更具中国气质的内容力表达,从而构建让音乐剧语汇充分涌流的活力源泉,与广大受众分享更深刻的人文关怀与精神追求。
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