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霜雪寒的年末冬日,还有比蜷在温暖的被窝里,左手捂着杯热咖啡,右手翻着本烧脑的推理小说更惬意的周末吗?为了与诸君同享“小确幸”,在此谨呈上一份2021年度推理小说阅读推荐报告,将我心爱的作品主菜、甜点和咖啡一并呈上。作为本格推理小说的老饕,本文仅“专注自家”,即侦探推理小说这个大家族中,在故事的前半段展示某种谜题或悬念,在故事进展过程中具有逻辑至上的解谜情节;关注悬念性、趣味性、游戏性、结构性,在20世纪上半叶的欧美被称为古典派或传统派,在日本被命名为本格派的那类作品。
霍洛维茨的“双鸟”系列终于出全了
自2019年新星出版社译介了霍洛维茨的《喜鹊谋杀案》并广受好评后,2021年又推出了《喜鹊》续作《猫头鹰谋杀案》(新星出版社出版)和另一系列中的《关键句是死亡》。作为有史以来唯一被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福尔摩斯系列的续写作者(代表续作为《丝之屋》)和熟谙英美文学及影视圈内诸多行规和八卦的资深编剧,霍洛维茨带给本格老饕的是双重阅读快感:20世纪前半叶本格推理的前身——古典解谜派心理流的所有经典梗(如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童谣、连环谋杀、人格面具)+纯文学大师所喜爱的真实与虚构的映像辩证。也就是说,除了本格推理的核心精髓——解谜之外,作者还提供戏中戏、案中案,让古典叙事套路与现代人物性格碰撞,真实与虚构互相侵夺。这类“眼前人是剧中人”、“从前有座山”式的故事套层,正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和安贝托·艾柯等纯文学大师感兴趣的主题,它反过来凸显了本格推理自带的“元叙事”、游戏性和自洽性特征:不管悬念走多远,都会拉回来给你答案;在封闭中构造无穷,每一个元素都不浪费,是“契诃夫之枪”、克里特岛的迷宫,也是晃一晃就生出另一景象的万花筒。
陈浩基作品系列出版再获进展
中国香港的陈浩基是国内当代本格推理作者中我最喜爱的一位。“当代华语推理鬼才”这类名头并非出版社的腰封自吹:作者理科出身,文笔亦佳,物理和心理诡计两手都硬。最早注意他,是那部繁体中文版的《13·67》,采用短篇连作法——一种越来越多的作者爱用的经典讨巧方式:以核心人物的行动搭建叙事主线串联各自独立的故事,一与多相互辩证,让读者轻松又充满获得感。该作有着浓厚的警匪港片味和黄金本格味,以两代刑警的精神传承串连起半个世纪的记忆,招招精准、朴素,人物性格足够感人,历史情怀足够回味。此后,2019年他的《遗忘·刑警》《网内人》简体中文版面世,小小惊艳。但更出色的,还是2021年推出的这部《气球人》(花城出版社出版)。故事延续了《13·67》的短篇连作法,并非硬核科幻推理,只是走“轻设定”路线:一个小小的超能力设定,已足够引起现实世界规则的化合反应,并以此来设计精致的谜题。这种以异能定人生死的情节早已不新鲜,从当年大场鸫名震世界的《death note》到今年小林泰三《关于那个人的备忘录》(新星出版社出版)皆有类似运用,然而正像陈浩基的前作《13·67》一样,真正打动我们的,始终是藏在悬念和谜题背后的人物,是微妙的性格组合和刹那间的选择引发的伦理问题,人和他的社会角色面具之间的那道裂隙,才是本格推理小说最富魅力的地方。
伊坂幸太郎《华丽人生》《白兔》再打时间差
提到亦正亦邪的人物设定,就不能不直面怪才伊坂幸太郎。即使在推理文学极盛的日本,伊坂也属于最难定位的那一类。他的作品充满了悖论:游戏性、幻想性和思想性层层叠加,都市感、江湖感、校园感、科幻感兼具;取二次元轻小说之轻盈和漫画感,然而其清新幽默的调门有多高,所讲的现实(或超现实)世界的残酷程度就有多深,让这相反的元素和谐统一的内在支撑物,是更加“原始”、单纯的因果轮回式的伦理态度和对良知的期许。难得的是,这种态度是通过高超的叙事“拼图”技巧实现的:将看似不相关的人、事、地、物勾连起来,最终图穷匕见,让读者看到超越于眼前生活的“天道法则”,也令故事有了命悬一线的独特的爽文感。此外,伊坂的故事有一种音乐性,更能在相似的结构中制造变奏:《华丽人生》(新星出版社出版)像一场城市跑酷运动,而《白兔》(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则使用了星座梗,其中,直指核心谜题的意象,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个天文梗“已死去百万光年的超新星,其星光今天才到我们眼底”了。我曾利用它所透露的时空逻辑去形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啤酒谋杀案》中的一幅画带来的感受,而伊坂则在更本体的层面,将这迷人的时间差恰到好处地运用在一个当代都市绑架案里,正如评者所说:“《白兔》会让你联想到昆汀的《低俗小说》:现在叙述的只是过去的残像,如黑洞般让人无法逃离。”
本格推理的“情怀榜”
以《密室收藏家》《诡计博物馆》走红、备受中国读者期待的短篇鬼才、逻辑流本格高手大山诚一郎的短篇连作型作品《字母表谜案》和《全员嫌疑人》均于去年高调译介出场,前者是作者2004年出道之作,表现可圈可点;后者运用了与陈浩基《气球人》相似的轻科幻设定,效果却差强人意。其实,除《气球人》外,在近期推出的诸多轻科幻、软科幻推理中,本土作家梅婷的《受限福尔摩斯机》(新星出版社出版)更令人眼前一亮。在我看来,该作的主题、人设、诡计和同人式玩梗,不仅超过了外国作者如早坂吝《无人机侦探》、方丈贵惠《时空旅行者的沙漏》和英国作家斯图尔特·特顿的《伊芙琳的七次死亡》,在国内作者群中亦属上乘。
提到本格推理近年来风头正劲的流派——不讲谋杀、暴力的社会案件,而在日常生活的平淡小事中发现谜题之美的日常推理,去年国内最成功的作品,无疑是获得第一届QED推理小说首奖的短篇连作《放学后的小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钟声礼虽为推理新人,却文笔老道,走逻辑流路线,织体较细密、严谨,小镇、校园这些常见的青春元素亦未浮于表面,年代氛围感十足,更重要的是,它提示了国内本格推理未来的走向:文学性和叙事深度。
2021年度本格推理的“情怀榜”上,最引人瞩目的,是本土资深作者时晨的《侦探往事》。该作以融梗的方式让众多民国小说家创造的侦探齐聚一堂,并致敬了诸多本格推理的经典诡计,包括“不可能犯罪”中的物理密室、时间差、扮演梗等。中国侦探推理小说起自晚清,在民国时期也曾兴盛一时,却始终受到正统文学史家的冷遇。就此而言,时晨精心搭建历史背景舞台,可谓用心良苦,但作品的人物和主题深度不够,始终是国产推理的一大问题。同样,擅长物理诡计的青稞去年推出了《土楼杀人事件》,物理空间与民俗风情结合,核心谜题亦有精彩之处,但相对薄弱的人物和故事,总是桎梏了国产本格“出圈”的脚步,难以让大众摆脱其“剧本杀”式的娱乐道具印象。
2021年度本格推理“傲娇榜”上,高居不下的是小林泰三《关于那个人的备忘录》和道尾秀介令读者不甘咆哮的《不可以!》(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悬念高高抛起,轻轻落地——设置谜题并提供答案,这是本格推理文学的类型特质,也是其类型底线。因此,黄金时代的推理小说虽然会由侦探提出多种假设,但一般都会在结尾给出故事内的权威性结论,让读者既享受了谜题刺激,又通过酣畅淋漓的解谜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就此而言,这两部作品可太“坏”了:不仅没有单一、确切的答案,你必须自己推理;而你推理了,还没有权威人士出来跟你对答案。
然而,推理文学发展到成熟,其内在自反的力量和颠覆性,恰在于将答案置于括号中。这是解构时代的世界观态度:对存在的本质性深渊再次浮现的怀疑和不安。
在我国,推理小说的江湖地位一向比不上科幻小说,但别忘了:故事的本质,乃至人生的本质,不就是谜题和解谜(尽管始终没有权威答案)吗?
作者:卢 冶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