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以后,感觉非常振奋。这几年中央是高度重视文化和文艺工作的,总书记提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等等这些对文化发展的判断也指引着我们这几年海派民乐的追求。听了讲话以后,一个是感觉肩上的责任担子更重了。文化的作用是培根塑魂,这个根和魂应该是中国根和中国魂,民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烂的一支,所以如何把这个中华国乐传承和创新做好,是我们要回馈这个时代的重任。我经常在思考,当代中国民乐能否配得上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否体现民族文化复兴。感觉责任很重,紧迫感也很重。第二就是感觉十分振奋的同时,还是要坚持推动民乐的当代表达,要更加在民乐的当代气质上下功夫,艺术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但是当代观众的审美,节奏都发生了改变。当然,这个当中也不完全是跟随还是要有引领,但是这种引领应该是贴近老百姓的一种引领,所以我们要在怎么样做好当代表达当代气质上下功夫。这些年我们也是在这条路上做了一些探索,应该讲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我们还更加要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质量高的民乐作品,把专业素养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辨识度高度融合好展现好,用高水准的艺术跟世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所以,如何将中华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如何使艺术作品贴近时代脉搏,传递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当代民族音乐创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2016年,上海民族乐团原创作品《海上生民乐》音乐现场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音乐会首演。主创团队由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汲取艺术灵感,开创了“多媒体音乐现场”这一全新舞台形式,讲述山河之爱、家国之爱、世界大同。此后,上海民族乐团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海上生民乐”音乐品牌的延伸孵化,先后打造了全编制民族管弦乐音乐会、民乐室内乐等不同舞台版本。“海上生民乐”音乐品牌以各种演出形式亮相国内外知名音乐厅、艺术节舞台,颇具业界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观众号召力。
今年秋天,上海民族乐团全新打造的《海上生民乐》国风音乐现场以长期驻场演出形式入驻沪上音乐地标建筑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演出通过国乐、光影、舞台空间的互文表达,构筑蕴含传统美感、富有当代气质的诗意境界。在近半年的创作和驻演过程中,我们深掘民乐创作的新路径,开创民乐演出的全新模式,更寻觅民乐与观众的全新关系,在15000人次的观众群体中遇见老朋友、新知音。乘着文旅融合发展东风,“海上生民乐”音乐品牌再度实现品质扩充,成为向中外观众展示中华音乐文化的一扇窗口。
背靠传统,面向当下,我们期待以当代海派民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广阔襟怀。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探索民乐与中华文化、与这座城市、与当代观众更为紧密的联结,不断扩展民乐艺术的边际效应,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姜方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