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火种点燃之前,无数爱国者和革命者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探索?今天下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著作《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文本诵读会回荡着铿锵豪迈之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50万字《火种》一书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迄20世纪初,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再现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
诵读会现场,《火种》作者、党史专家刘统教授谈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正是在各种突围中寻找希望,在各种艰险中寻找生机,在沉沉黑夜里寻找那一点点幽微的火种。而在“寻路”途中,多少仁人志士历经艰难曲折,这条路上的很多故事是用生命和青春写成的。他希望通过“不刻意拔高”“不轻易评论”的客观中性书写,用小细节来解密红色火种如何在沉沉黑夜之中成功燎原。
如何让“火种”在更多当代青年心中燎原?他和活动总策划、制作人吴斐儿,导演姜涛一拍即合,希望通过声音的阐释,创新红色题材的表达,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创作兼具文学美和艺术美的文艺作品,彰显时代精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主持人潘涛,上海戏剧学院台词教授、朗诵艺术家王涛,上海教育电视台主播徐丽遐等担任诵读嘉宾,为文本增添了声音冲击力和画面感。
诵读会从《火种》中摘选了《新青年》《鲁迅与“狂人”》《风从东方来》《陈独秀被捕》《探索真理的心路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多个篇章,以点带面地展现20世纪前三十年的风云激荡,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的故事,讲述党的创业之艰难与革命新航程的来之不易及其伟大成就。
刘统认为,写“活”历史的秘诀在于,要尽力还原“复活”革命英雄的真性情、真面貌。“我一向反对把历史人物人为拔高,给他们涂上一层层油彩,把一个活人变成僵化的偶像。任何人物,都不是单一的;经历和思想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是立体的。”
不少观众感叹,百年党史风雨从书籍中“走”来,环环相扣的真实历史事件,通过有层次的声音演绎,以鲜活的细节、细腻的视角让人仿佛穿越红色精神之旅。
此前,吴斐儿、姜涛领衔的团队已为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原创制作《破晓之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那年桃花》《巾帼的黎明》《渔阳薪火》《红场上的红流》等大型红色题材演出。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