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美感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曾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减少了,能腾出时间参加更多课外活动,美育也因此越发被重视。那么,除了艺术场馆和机构,美育课还可以在哪上?今天,宝山区图书馆做出了尝试。
“哇!石头能用来画画!好漂亮啊!”原本安静的展厅里传来一阵阵稚嫩的惊叹声,原来,一群来自宝山区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大美院研究生的带领之下,参观位于宝山区图书馆五楼展厅的“传·移——岩彩绘画作品展”。
“岩彩绘画”是中国古代传统壁画的当代新生,是一种以天然岩石微粒为媒介进行绘画的方式。它的出现在我国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和漆画,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边缘画种。最近二三十年,岩彩画经“发掘”重新出现在人们视线中。
现场的展柜中,各色矿石、工具等一字排开,揭示外表坚硬粗糙的砂岩如何经过采集和加工,转变为各色粉末用以绘画上色。在展厅中,负责讲解的老师,一边传授相关知识,一边示范创作过程。
通过这些采集于武夷山的矿石原料,孩子们在见证大自然中材质美的同时,也对我国丹霞地貌有了观感上的认识。小朋友们一边聆听导赏,一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写或画,认真地记录下所学知识……他们说,从这堂图书馆里的美育课,他们得以近距离感受矿物颜料之美,感受岩彩绘画的质感,体会这一既古老又现代、兼具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的东方画种的独特魅力。
“美育应该是多层面且立体的,它不仅仅是审美教育,还是包含着以美育人的教育。”宝山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他们正主动承担起这一社会教育职能。在图书馆里开展美育课,是馆方打造多样化市民美育大课堂的又一尝试,意在将公共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教学资源,使图书馆逐步成为艺术传播的媒介和艺术教育的阵地。
本次展览作为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的系列项目,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师生呈现,其策展人马琳也是宝山市民美育大课堂美育导师,近几年来致力于艺术社区、社区美术馆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据透露,今后,宝山区图书馆将不断推进融合宝山文化属性和特色的美育教育,推出更多具有宝山烙印的艺术项目,将市民美育大课堂塑造成为更优质的文化品牌。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