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笔耕不辍,出版著译近40种,激励一批批革命青年走上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他主编《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等刊物,宣传抗日救亡,其中《全民抗战》一刊曾达到30万份销量;他还创办了生活书店,冒着看不见的硝烟出版进步书刊,在民族危亡时刻启蒙了一代中国人……这就是邹韬奋,上海是他学习、生活、战斗和长眠的地方,韬奋先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用一生书写着红色传奇,影响了一代代后辈。
作为上海红色文化在出版领域的典型代表,韬奋精神如何进一步弘扬?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邹韬奋与中国共产党——第七届韬奋学术研讨会”暨山西大学新闻专业建设40周年学术论坛举行,由山西大学新闻学院、上海韬奋纪念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韬奋研究分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韬奋研究院联合举办。近年来,上海修订出版了新版《韬奋全集》,连续举办10届“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和七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并出版《邹韬奋研究》。2018年开始启动的韬奋纪念馆馆藏史料影印出版计划,首先影印的《生活书店会议记录》目前已出版四本。该档案信息量巨大,体系完备、保存完整,此前从未公开。随着相关史料不断披露,有望催生更多研究成果。
在不断深化传统的新闻学角度研究基础上,近年来,韬奋研究涉及的领域和角度越来越多,比如韬奋体育思想、家庭教育观念、女子职业教育观、女性观点对比等;从传播学视角采用科学传播、图像传播和动员理论等方法的研究也开始出现。
回首邹韬奋的一生,在民族危亡的黑暗时刻,他以笔为枪,战而不屈,传播马列主义进步思想,号召民众抗日救亡,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启蒙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走着一条相似的道路。他们开始或独善其身或寄希望于其他政党,而后逐渐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些人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战士,韬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邹韬奋像1928年
1926年10月,邹韬奋接编《生活》周刊,将其从一份不起眼的小刊物,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着很大影响的刊物”。之后他又创办生活书店,深得当时社会敬重,为中国的出版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胡愈之、张仲实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能负救国之责’的党及政治上的人物始值得国民的信任与拥护。”1936年,邹韬奋创办的《生活日报》刊登了他与沈钧儒、陶行知、章乃器联名发表的公开信《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得到毛泽东的来信支持,邹韬奋由此与潘汉年接触,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直接联系。周恩来曾说:“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1944年7月,邹韬奋在上海病逝,遗嘱中他再次恳请中共中央审查自己的一生,“如若合格,请批准我入党”。中共中央在唁电中表示,接受韬奋“临终的请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引此为吾党的光荣”。
▲韬奋书房
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展开探讨,从韬奋新闻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史研究、韬奋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研究、生活书店的红色出版物研究、韬奋和胡愈之等共产党人的关系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邹韬奋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多维度展开解读。
其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挥以《邹韬奋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为题,阐述了邹韬奋在胡愈之、张仲实、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引领、帮助、领导下,最终实现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并成为继鲁迅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山西日报》高级编辑尹长虹《试论韬奋报刊言论思想》从言论主张的核心和言论实践等方面论说韬奋报刊言论的大众观与自由观。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治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野中的邹韬奋新闻思想研究》,在探讨邹韬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认知、理解与追随的基础上,论述了邹韬奋的人民报刊思想、新闻自由思想和新闻改造社会思想。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韬奋精神·抗战精神·建党精神》,从正义与真理、爱国主义与反抗帝国主义等内涵和特质入手,揭示出韬奋精神的内涵。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赵莹《从“非孝”到“非英”——邹韬奋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和转向》,勾勒邹韬奋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轨迹。张仲实主编、生活书店出版的畅销丛书之一“青年自学丛书”曾对广大青年读者起到启蒙和教育作用,上海韬奋纪念馆宣教部主任王草倩《“青年自学丛书”的编辑与出版》,从编辑、出版、发行等方面解析这套马列主义通俗读物的独具特色和借鉴意义。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