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上海,这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深度所在。作家、建筑师眼中的上海有着怎样独特的质感?
9月17日下午,“艺术家和TA的上海”之“陈丹燕的上海”活动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举行。作家、徐汇区文联主席陈丹燕和建筑师童明进行了一场文化对谈,围绕城市更新与城市游走的关系、如何挖掘街区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意义等主题展开。
从20世纪90年代起,作家陈丹燕开始持续不断地书写上海故事。从“上海三部曲”到“外滩三部曲”再到最新出版的《陈丹燕的上海》,她用细腻的笔触和充满情感的观察讲述着这座城市,用文字留下了上海人的回忆,那些丝丝入扣的细节被融汇进她心中的上海。近年来,她更从她的书写出发,提出并发掘了“地理阅读”这一概念,以地理解读文学,发现一个词语背后的现实世界,探寻文学身后更深层的地理和历史源头。
而这,恰好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做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城市行游的项目相近。两人于是从陈丹燕作品中的上海故事出发,共同策划了几条上海历史街区行游线路。
沙龙中,陈丹燕与童明先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策划城市行游线路的经过,以及行游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以视频的形式,与大家一同回顾了先前发布的、围绕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设计的一条文学行游线路,公布了第二条路线。武康大楼、密丹公寓、罗密欧阳台、柯灵故居、普希金广场、工艺美术博物馆、新康花园、伊丽莎白公寓、黑石公寓、克莱门公寓、淮海大楼……这些线路所覆盖到的街区,正是陈丹燕小时候长期生活、留下过深刻记忆的地方。
透过城市行游路线的策划与设计,在作家与建筑师的跨界碰撞中,无论是身为作家的陈丹燕还是作为建筑师的童明,都生发出了许多不一样的感悟。在上海,有许多典雅文艺的街区、风格各异的建筑,值得悠然徜徉、细细品读。“有很多秘境,走在街上是看不见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深入到这些秘境里,你就知道你跟这个街区活在一起,这个街区有很多的故事。”对于陈丹燕来说,不仅仅是这些建筑,建筑里居住的人、发生的故事,更值得一个作家深入探寻,是它们让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房子,而是有了可以穿越岁月的温度与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康大楼、黑石公寓这样的老建筑,其真正独到之处确实不限于建筑美学本身,“因为它在上世纪20年代向上海展示了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这对于上海这座追求现代性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家和TA的上海”是上海文学艺术院联合多家文化单位新近推出的文化品牌项目,由艺术名家现身说法,从自身生活经历与创作经历出发,分享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及对上海文化的理解,用艺术的眼光阅读城市、钩沉历史、照见当下、畅想未来,也是对文旅深度融合、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呼应。
第一期“艺术家和TA的上海”邀请了电视剧《穷街》的导演富敏、编剧张弘、主演陈燕华,以及小说原作程乃珊的先生严尔纯重聚杨浦滨江,与曾经的“穷街居民”一起,回忆《穷街》拍摄时的点滴故事,回顾那些窘迫里透着幸福的回忆,并看见今日的变与美,引起相当反响。此次“艺术家和TA的上海” 由上海文学艺术院、徐汇区文联、徐汇区图书馆共同主办,上海文艺出版社协办,特邀作家陈丹燕和建筑师童明担任主讲嘉宾,与大家分享街区文化对城市文化的意义,透过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双重视角,领略建筑、街区乃至城市的魅力。
业内人士指出,阅读建筑,便是感知上海历史,阅读建筑,便可感受上海文化。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承载着城市记忆、传承着城市文脉,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透露,“艺术家和TA的上海”今后还将不定期推出更多相关活动,以艺术家的个性视角为切入点,从不同侧面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记忆,更好地面向上海城市的未来。
作者:一鸣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