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彰显中国特色、弘扬民族精神的艺术瑰宝,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历史价值。8月24日,由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暨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正式启幕,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向全国征集遴选和特邀的近270件/组作品。展览展示了当代工艺美术的新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新作品,彰显手工“匠心匠理”,以及具有传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创作成果。
▲《文君瓶·大地似绸》,雕刻工艺,作者:白明
此次展览为经典美术展,是继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时代新章——首届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之后,对打造发现、展示和收藏中国工艺美术领域优秀作品的展览品牌,记录工艺美术领域的最新成果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工艺美术表达话语体系的丰富与拓展。
据介绍,在征集和遴选过程中,组委会遵循八点原则和要求。一是与特定环境保持密切联系,较好地体现栖居地环境、习俗等特质;二是紧密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充分反映传承和改良在地手工艺的文化动力与精神;三是与在地经济发展、生活品质转换以及生活美学提升等方面保持一定的契合度和发展潜力;四是倡导心手合一的创作,强调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手作的“匠心”与“匠魂”;五是蕴含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工艺特质;六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匠精神;七是体现再造之美、重生之用;八是鼓励传统手工资源的艺术跨界整合与形态重塑。
▲《大匠丝路》,织绣工艺,作者:潘鲁生、着着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才‘雕’秀出”、“千‘漆’百趣”、“细‘织’入微”、“绚‘璃’多彩”、“尽善‘金’美”、“赏心乐‘饰’”六个部分,展示了近270件/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遴选的优秀工艺美术新作以及部分知名艺术家的特邀作品。这些作品坚持“心手合一”的创作理念,关照栖居地环境和民族习俗等特质,融合新技法、新材料和新创意,既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又注重现代美学的艺术表达,系统深入地诠释了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使古老的媒材和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美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最新尝试和探索。
据中国美术家协会介绍,展览自去年开始筹备,于2021年2月正式立项并通过中国美协官网、官微等平台对外发布征稿,截止6月15日收件结束,共收到投稿作品2810件,包括玻璃、金属、纤维、漆器、首饰、织绣、雕刻、编织八个类别。经过中国美协在评委库中抽选专家组建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评审原则,经过规范的初评、复评程序,以及监审委员会严肃认真的监督,共评出240件入选作品,作为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的品牌届展和最高规格大展,所有入选作品的作者将获得申请中国美协会员的一次资格。
本次展览展除了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向全国征集遴选的240件入选作品,还特邀全国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展出,共计约270件/组。作品将比较全面的反映当前中国工艺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以期展望当下工艺美术表达体系的学术风向和时代风貌。
展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南9展厅展出一个月,并将于2021年10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展出。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陆正明
照片:中国国家博物馆 余冠辰摄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