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所有人的安全保障,健康码必须是绿码才能上岗。”华俊说。他是上海第二批持证街头艺人,有着六年街头表演经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俊哥”。除了自己的演出,作为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街艺专委会主任的他还要参与各项协调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华俊的手机消息不断,一张张绿码截图“嗖嗖”地飞往各个群,等待他确认。
不扰民不设摊、不开价不兜售、仪表整洁、文明礼貌……这是2014年上海首开实行街头艺人持证规范上岗以来,“街艺”们留给广大市民游客的美好印象,也是艺人们始终恪守的“十四条承诺”。防疫期间,他们总会在演出开始前提醒观众戴好口罩,点点小爱凝结大爱,这座城市因为有了他们,精彩又美丽。
从最初一批8人扩展到目前17批300余人,上海持证街头艺人队伍中,三分之二都是拥有高学历的80后、90后。而从静安公园起步,如今上海街艺常规表演点也已扩展到30多个,遍布上海。节假日期间,他们还化身文艺轻骑兵,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在这座城市里奔忙的劳动者送去慰问演出。抗疫时刻,市民又在一些疫苗接种点,看到他们抱着乐器、欢快歌唱的身影。“他们的舞台早已超越了‘街头’,更确切地说,这是一支城市艺人团队,步履不停,迈向更高舞台。”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说。
80后、90后高学历艺人,发出更多正能量的声音
从法国回来不久的董亦含,是最新一批的持证街头艺人。当他第一次出现在静安公园门口,有人亲切地上前和他打招呼:“小伙子,新人啊!”
“第一次演出我吓到腿软,心里头就一个念头:怎么这么多人啊!”董亦含是一位国风少年,擅长演奏笛、箫等乐器,演出时他总会穿戴起全套汉服,从靴子到帽子,哪怕盛夏季节也一丝不苟。
“在法国,我也是这样传播中国文化的。”他在法国的一家车企担任工程师多年,经常参加当地的音乐节,“聚光灯打过来,我是看不见台下观众的,但街头表演不一样,观众一多,压迫感就上来了。”
经过几次演出,他慢慢适应了这个新的舞台,得到的“打赏”也多了起来,“街头艺人是我的兼职。赚不赚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享,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越来越强大,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把传统文化展示给更多人。”
如今在上海持证街头艺人的队伍中,三分之二都是拥有高学历的80后、90后年轻艺人,他们中有双学士、双硕士,还有很多海归。他们的眼界开阔,想法大胆,创意十足,有活力更有担当;他们的出现,为街头艺人队伍带来清新活力,也发出了很多正能量的声音。
“七一”期间,上海街头艺人特意组织了一台名为“把心中的歌声献给您”的红歌专场演出。开演前,钱一明郑重地把入党申请书交到了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党支部手中。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他,现在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第一次演出也是在静安公园,我的左手边就是中福会,小时候我在那里学音乐,练合唱,现在到了把我所学回馈给社会的时候了。”
“一把木吉他,什么都可以唱。”最近每到周末,付卓就会在大学路市集演唱,“我希望把我见识过的、经历过的优质音乐分享给大家。”付卓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谢上海街艺让他圆梦。
用心、精心、爱心,汇聚成厚积薄发的“软实力”
街艺申报、换证和审核流程是否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和自律承诺要不要修改或补充?督导工作怎样更好地为艺人服务?人员组织管理上有没有漏洞……又到“街艺”兄弟每年的“头脑风暴”时刻。过去两周,由艺人督导和部分艺人组成的街艺专委会对一年的常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群策群力,也让“系统软件”升升级。
“理工男”钱一明最近就倒腾出了一张新表格,为艺人们的排班设计出“最优选项”。“从最初的8人到现在的300多人,每周还会收到新人递交的入会申请,艺人越来越多,演出点位越来越多,很多过去的工作方案和管理流程不适合了,需要重新设计。”
人才越聚越多,街头艺人专委会的“自治”水平也越来越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常态化循环,推动行业管理日趋科学化、精细化,让上海的街艺形象在全国留下美名。参与各类研讨、调研时,韦芝常常被其他兄弟城市的同行“团团围住”,要求她传授经验。“这源于他们对这座城市充满喜爱与呵护之情,而他们,也是值得我们这座城市去呵护的一群人。”韦芝感慨,上海街头艺人,常常给大家带来感动和美好。
50多岁的音乐人刘晓民抱着吉他在酷暑中站了近三个小时,过路人寥寥,但他却说,只要有一个观众就要坚持演下去。突降大雨,艺人们第一个冲上抱出的是大家共用的音响设备。为了满足女孩临时的愿望,“8090”组合罗忠堂和廖敏杰把收拾好的乐器再取出来,为小女孩送上生日快乐歌……城市的街头巷尾,频频留下这样的温暖时刻。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华俊,自学萨克斯成才。靠自己的才艺,尽自己的努力,改变以往人们对街头艺人的偏见和误解是他的心愿。一次在地铁音乐角演出中,华俊看到一对年轻夫妻推着婴儿车过来,推车里有一个熟睡的宝宝。“我提前降低了演奏音量,等这对母子走过,我再调回来。”这位妈妈转身,就给华俊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华俊相信改变的力量。六年前,当他抱着萨克斯站在街头,有时还会直面猎奇、惊讶、质疑的目光;而如今,投射而来的往往是沉浸、欣赏和欢乐。上海马路上,无证“流浪”的艺人也越来越少了,更多人通过正规考核,走进了街艺的大家庭。“用心、精心、爱心”,汇聚成了上海街头艺人厚积薄发的“软实力”。
作者:童薇菁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