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至第五集,一部纪录片在B站的播放量已达千万,评分9.8。
由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合作的12集全景式警务侦查纪录片《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播出近半。它与《巡逻现场实录2018》《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同属警务纪录片三部曲,但又气质特殊。与前两季深入上海街头、市民日常生活不同,《城市真英雄2021》将镜头从基层民警转向了市民心目中有些神秘和敬畏的“803大院”,深入刑事科学、反侵财、反诈、便衣、重案、缉毒等侦查队伍,让观众通过镜头随警察奔赴抓捕嫌犯的第一现场,走近一群铸就“金色盾牌”的人。
回溯前两季,该系列纪录片因为“贴地”而在年轻人中大量圈粉,两季的主题词都可以归纳为“人民警察为人民”。如今新一季可谓画风突变,更像是“案件聚焦”。看似远离日常、打击犯罪的警务纪实凭什么依然能做到热度不减、口碑不堕?借用B站网友的评论,“我未必见过你们,但谢谢你们!”——正是片中一个个真实案例,彰显了上海警务侦查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让观众读懂这座城市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硬核现代警务机制,将“魔爪”斩断在伸向群众之前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座拥有近2500万常住人口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警力数仅占常住人口的0.21%,在全球一线城市中最低。低犯罪率的背后,靠的是上海在平安建设上不断提升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
所以,《城市真英雄2021》剥离了大众在《重案六组》《法医秦明》等影视作品中认知的神奇色彩,它没有太多惊心动魄的大场面,而是让观众看到了一张硬核大数据布下的天罗地网,看到一群掌握了高科技侦破手段的“城市猎人”,如何凭借敏锐嗅觉和快速响应,将罪恶遏制在萌芽之际,甚至是发生之前。
《城市真英雄2021》从“经侦数据化实战大比武”开始,各分局的经侦支队需要通过提供的材料在24小时内锁定犯罪嫌疑人。名为“比武”,实则是电脑前信息技术的比拼。面积不大的办公室里,数据警察通宵达旦,打击与网络、高科技手段结合的新型犯罪。转战到实战,有的经侦警察从两个微信小程序入手,利用信息流与资金流顺藤摸瓜,破获企业员工贩卖商业秘密、助推“炒鞋”获利的犯罪事实;有的从大数据入手,对毒品犯罪实施全链条打击……随着一桩桩案件被侦破,“动态隐患清零”的现代警务机制大展身手,人民警察面对新型犯罪手法和复合型犯罪时所体现出的智慧与行动力,更是令人连连惊叹。
硬核大数据不仅运用于侦破案件中,还体现在对潜在犯罪的警示作用上。第三集展示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未卜先知”、一步步追踪“魔爪”并及时斩断的过程。大数据平台警示,犯罪嫌疑人与周小姐通话已超过一小时,存在极高的诈骗发生率。线上干预无果,警务中台向所属派出所下达警情,基层民警第一时间登门干预。发现当事人不在家,反诈中心又借助大数据平台,火速派就近警力出面阻止。但依然晚了一步,周小姐已向骗子转账6000元。所幸,警务平台还有“后招”,公安系统与银行系统联动,汇款被冻结在了“途中”。望着犯罪嫌疑分子被捕时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目睹了前因后果的观众明白,其实没什么“天降神兵”,有的只是足够硬核的现代警务机制,以及一次次与时间赛跑、与蛛丝马迹较劲的硬核人民警察。
侧写“行走刀尖”的日常,让观众看见他们的无畏与坚定
与前两季相比,《城市真英雄2021》里警方的对手更为老辣、狠毒。但作为一部面向大众、观照警务日常的纪录片,又不适宜出现过于残酷的场面。怎样忠实于刑侦队伍“行走刀尖”的日常,又能抚平不安情绪?纪录片选择侧写的方式。
第二集“缉毒先锋”顾名思义,主角是危险系数最高的缉毒警察。在上海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之下,毒贩们多是亡命之徒,暴力抗法时常发生。片中没有展现激烈与歹徒搏斗的画面,仅仅凭借缉毒警察小吕在出勤前的全套警务装备,尤其是那件防刺背心,已戳中观众泪点。
事实上,感动与致敬是人们观看《城市真英雄2021》时心底常常涌动的情绪。到了第四集“永不言弃”,B站用户更是以独有的铺满整屏的弹幕致敬“警察蓝”的无畏与坚定。
1997年,上海青浦区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因死者面容被有意砸烂且当年技术限制,这桩命案尘封了24年。随着技术突破,803刑事技术中心民警在死者衣物上提取出两枚男性特有生物物证。根据其中一枚,专案组在失踪人口库中锁定一名女子,确定了被害人身份。根据另一枚生物物证,锁定了嫌疑人马某。经长时间审讯,嫌疑人终在这场博弈中败下阵来,交代了犯罪事实。24年无名女尸悬案告破的背后,观众明白,罪恶不会因时间的消逝而被掩盖,这支队伍的坚定更不会因为时间的跨度而减损分毫。
片中,在中共一大会址前,一群上海警察在这个象征初心的地方,炙热地表达他们的初心:“选择这身制服,也是选择自己心中相信的光。”正如片中提到的,当“警察蓝”用无畏与坚定消融不安,人们的安全感也在一路上扬,成为一座城市海纳百川、吸引更多人近悦远来的重要原因。
作者:首席记者王彦 实习生郑浩威
编辑:金久超
来源: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