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大世界俯瞰。图/文汇报
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上海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已出炉。围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新一轮计划》)。
《新一轮计划》是贯彻《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上海市“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规划》的落实举措,更是推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的行动指南。其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助力上海城市软实力提升,深化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新一轮计划》提出了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中彰显“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凝心铸魂作用。到2023年,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基本形成,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地位进一步彰显。在海派文化传播提升中彰显“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聚力汇智作用。到2023年,海派文化标识度持续提高,上海服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文化支点作用不断提升。在江南文化发掘创新中彰显“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培根固本作用。到2023年,江南文化研究高地建设取得实效,江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深入,上海推动长三角文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作用愈发凸显。
围绕这一目标,其以“高质量文化发展、高品质文化生活、高水平文化供给、高效能文化治理”为导向,以“用足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为主线,形成“12项专项行动、53项抓手、150例重点项目”的文化品牌建设任务体系。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图/文汇报
上一轮《行动计划》实施三年以来,上海聚焦用好三大文化优势资源,持续打响红色文化品牌,构筑红色基因传承弘扬高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推进有力,理论研究传播水平不断提升。打响海派文化品牌,营造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之城,城市精神品格深入人心,文艺高地建设持续夯实,文化节展活动品质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创意产业提质升级。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水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江南文化研究传承水平持续提升。三年来,全市文化品牌标识度显著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而新一轮《行动计划》的制定实施,旨在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提升文化品牌建设高度;进一步把牢“关键环节”,明晰文化品牌建设路径;进一步注重“制度建设”,优化文化品牌建设环境;进一步构筑“体系网络”,完善文化品牌建设体系;进一步凸显“协同共进”,扩大文化品牌建设合力,努力推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取得新的飞跃。
《新一轮计划》的制定实施,一是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提升文化品牌建设高度。深入贯彻“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人民城市”理念、“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二是进一步把牢“关键环节”,明晰文化品牌建设路径。以“高质量文化发展、高品质文化生活、高水平文化供给、高效能文化治理”为导向,以“用足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为主线,形成“12项专项行动、53项抓手、150例重点项目”的文化品牌建设任务体系。三是进一步注重“制度建设”,优化文化品牌建设环境。推进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等立法实施,制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意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等改革任务。四是进一步构筑“体系网络”,完善文化品牌建设体系。对标城市软实力提升各项主要任务,聚焦“发掘、重振、擦亮、创造”文化品牌的不同阶段,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空间、全文化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文化品牌建设体系。五是进一步凸显“协同共进”,扩大文化品牌建设合力。形成体制内外、市区两级、部门条线工作合力,支持区域文化品牌建设,加强文化与教育、旅游、体育、商业、金融、科技等融合发展。
《新一轮计划》在“红色文化”领域,注重“工程引领”和“高地建设”,实施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理论研究传播高地建设2项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高地建设。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图/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在“海派文化”领域,坚持“立魂”与“塑形”结合,实施城市精神品格弘扬、海派文化研究传承、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文艺创作质量提升、文化节展活动提质升级、“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8项专项行动。重点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加强海派文化资源保护和发掘利用,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传播,打造文化文艺精品力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两中心(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两之都(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两高地(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建设。
▲散落上海各处的咖啡馆所形成的的咖啡文化,已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文汇报
在“江南文化”领域,突出“研究引领”和“传承创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江南文化研究发掘2项专项行动。重点建设江南文化研究高地,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提升文物和非遗系统性保护利用,以江南文化为纽带推动长三角文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松江醉白池公园。图/东方IC
而《新一轮计划》围绕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聚焦提升“上海文化”标识度,12项专项行动是:
一是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进一批重要革命旧址修缮和纪念馆筹建。实施《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推出“上海原创”红色文艺精品。打造“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培育党性教育品牌课程、名课名师和现场教学基地。加快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推动红色文创产品开发。
二是理论研究传播高地建设专项行动。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园地、研究高地、传播基地。加快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四库”建设。深化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三是城市精神品格弘扬专项行动。培育践行城市精神品格的先进典型群体,完善先进典型关怀礼遇制度。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化“市民修身行动”。推进培育文明风尚行动。加强各级志愿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建设。
四是海派文化研究传承专项行动。系统推进海派文化研究,加强海派文化资源保护和发掘利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健全城市形象视觉符号体系,推动文化国际交流合作。打造海派文化城市地标,形成东西“一轴”、南北“一带”文化设施空间格局。打响区域文化品牌。
五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行动。做优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平台级主流新媒体。巩固“上海发布”全国地方政务号领先地位。支持一批正能量社会新媒体升级壮大。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生、财经、科技、外宣全媒体矩阵。
六是文化文艺创作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文艺攀高峰工程”,抓好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推进。提升国有文艺院团演出创作能力,健全剧本质高量多、剧目纷呈多彩、剧场布局合理、院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主题、古籍、科技出版三大高峰建设。
七是文化节展活动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升级“上海主场”文化交流平台,提升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海书展、上海旅游节等重大文化节展赛事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八是“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推动文教结合向纵深发展,推进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实施上海“旅游高峰”工程和上海旅游“倍增计划”。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办好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促进文化商业深度融合,深化“艺术商圈”建设。提升文化金融合作水平。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九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专项行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提升工程”。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精准供给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增能计划”。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办好各类全民阅读活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
十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加快上海科技影都开发建设。推进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办好“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打响“演艺大世界”品牌,打响驻场演出品牌。打造全球电竞之都,建设多元电竞赛事体系。建设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建设游戏创新原创中心。建设创意设计产业高地,深化“设计之都”建设。
十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专项行动。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提升“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服务水平。加大文物遗址保护力度,加强上海文明起源考古研究和发掘保护,加快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进城市记忆工程。
十二是江南文化研究发掘专项行动。打造江南文化研究高地,建设一批高质量江南文化研究基地,深化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推动非遗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推动长三角文化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者:黄启哲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