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聚会称为“雅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便是历史上一次文人相会的记载。中国国家画院前身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成立之初经常邀约全国书画名家雅集笔会,群贤毕至,切磋技艺,各展所长。
近日,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庆祝中国国家画院成立四十周年——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典藏老艺术家美术作品展”,将老一辈艺术家合作的120件作品整理展出,通过纸上笔墨重现艺坛群星当年交流与合作的风采。
▲《岁朝报喜图》,1981年
作者:张伯驹、董寿平、周怀民、溥松窗、潘素、白雪石、黄胄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需要大量国画作品装饰公共场所,也需要出口书画外销创汇,在国家的推动下,中国画创作组应运而生。1979年至1984年,当时的画坛名家们几乎都齐聚颐和园藻鉴堂,完成了大量的创作。与此同时,艺术家们还在黄胄、李苦禅、陆俨少、李可染等人的倡导下发扬“雅集”传统,创作了许多合作画。
从创作组藻鉴堂时期开始,不同历史时期的画院艺术家,都为画院创作了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合作画”,从每幅画作的落款中可以想象出当时相逢的场景。作为一段历史的承载,国家画院现有此种体裁藏品近百张。
黄胄、李苦禅、陆俨少、李可染等老一辈画院人,既是雅集的倡导者,也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均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组合合作成画,这些绘画作品不同于他们精心的创作,展现的是艺术家的另一面,既有逸笔草草的笔墨游戏,也有临时兴起的灵机妙思。
▲《仁者寿》,1981年
作者:朱屺瞻、崔子范、陈秋草、郑乃珖、陈大羽、高冠华、田世光、娄师白等30余位画家
此次展览中,一幅以著名画家朱屺瞻先生九十大寿为题材的《仁者寿》格外引人瞩目。崔子范、陈秋草、郑乃珖、陈大羽等30多位画家同时参与绘制寿桃,恭贺高寿,并留下不同风格的签名,饱含诚挚的祝福。另一幅由刘海粟、李苦禅、溥松窗、黄永玉、黄胄合作的《生气勃然》,描绘了一只站在岩石之上的大公鸡,画面中还有竹子与树荫点缀在旁。此外,展览展出的由张伯驹、董寿平、周怀民、溥松窗、潘素、白雪石、黄胄创作的《岁朝报喜图》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生气勃然》,1978年
作者:刘海粟、李苦禅、溥松窗、黄永玉、黄胄
“像这么大体量、这么多名家参与的合作画创作,可以说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杜浩说,“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特殊文化事件促成的盛事。今年,中国国家画院迎来建院四十周年,这批作品的展出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它们承载着画院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展现了顶尖艺术家们在群贤毕至的环境下共同创作的艺术水准,观众在同一幅画里可以看到不同风格艺术家的默契配合,感受他们对艺术的不同探索。”
为配合此次展览、丰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还将在本周末开展公共教育大课堂活动,带领青少年游览画院,学习速写、水墨绘画技法。此次展览的展期为7月23日至8月14日,8月23日至9月3日。
来源:中国国家画院、北京日报等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陆正明
图片:中国国家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