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美感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曾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盛夏时分,阳光刚好,正是播撒美育种子的好时节。上海发起的“党盟同心书法支教行”活动持续展开,将翰墨书香传递到川贵乡村地区,为当地的孩子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文课堂。
据了解,该活动意在通过实地开展美育支教,将传统中国“美”带到乡村学童身边,帮助他们提升人文美学素养。目前,活动已完成在贵州和四川的支教,涉及盐井村小学、赤水七中、元厚小学等多所学校。主办团队包括民盟上海美联总支书法支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社会实践团队、中船九院公司、大无限艺术学校等。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不仅具有美学价值,也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盐井村小学的第一课,围绕“写好汉字·了解中国智慧·做好中国人”的主题展开。民盟上海美联总支书法支部主委吴叶舟为孩子们讲解汉字的起源、介绍笔墨纸砚的历史等知识,通过对汉字的拆解与分析,挖掘出藏在书法背后的“中国智慧”,让孩子们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过老师的讲解之后,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后,吴叶舟便手把手教授孩子们如何写“横”:“横线条代表‘一’,世间万物都有此生,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支毛笔,一根线条,也许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书法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落地生根,萌芽成长。
在贵州支教的课堂上,吴叶舟则向同学们讲解了“國”和“親”字的造字缘由。赤水七中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当我看到‘國’字的象形文字的时候就能猜测出它的简体字,所以我觉得汉字本身是深深印在我们身体里的,是不能丢的。”
“我希望继续学习书法。因为我想把书法传承下去。”元厚小学学生们质朴的脸上,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学者李学明曾说过,“美是人类物质与精神创造的动力之源,美育归根结底是创造力教育、是美化心灵和陶冶情感的教育”。由于客观因素的原因,身处乡村的孩子们在基础教育中缺乏与“美”接触的机会。他们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有梦想、有创意、有学习的渴望和好奇,只是缺少一个平台、一份契机、一位老师。
“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送课程进乡村,能够培养学生从小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为乡村振兴和美育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无限艺术学校的顾心悦和身边的小朋友们还一起为四川省高木村及盐井村捐出图书一千多本,建立起两个“雏鹰少儿”爱心书屋,用阅读的力量去点亮山区儿童的心灵。
作者:李婷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