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渐入佳境。截至6月5日,该剧在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2亿,官方抖音单个视频最高点赞量近8.4万,爱奇艺电视剧飙升榜高居榜首,腾讯电视剧榜TOP1,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最高收视率达到4.217。
实打实的数据之外,导演刘江总会被网友的弹幕感动。毛泽东挥别妻儿,网友们“复读”杨开慧的台词,“从入党那天起,我的誓词与你的相同”;李大钊被害牺牲,“致敬!守常先生!”久久刷屏;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飘扬旗帜首登战场,弹幕直白而有力“燃”……
“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真情实感地拥抱主旋律,说明故事里有能引人共鸣共情的点。”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刘江说,今天的主旋律观演关系固然在传播介质、互动方式上发生了改变,“但能赢得观众真诚回应的,其实是一些创作上的根本,比如故事与人的魅力。”具体到《光荣与梦想》这部作品,“‘光荣’意指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创造了辉煌;‘梦想’体现在个体身上,一群百年前的‘90后’,他们不争个人利益,而是抱定‘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带领中国人民从旧时泥泞一路走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刘江说,正是故事里人的丰碑与初心的光辉,可以长久地照耀荧屏。
让富有感染力的“人”,引领观众走进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史诗
《光荣与梦想》一开篇就是三个时空的平行剪辑。1982年,杨开慧烈士故居修葺,泥瓦匠在砖缝里发现了一沓手稿。伴随“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的吟诵声,镜头探入上世纪70年代的中南海。暮年毛泽东正凝望杨开慧与孩子的相片,摩挲着一把梳子,旧日携手革命救国的记忆涌上心头。镜头闪回,叙事线来到了1919年湖南街头。
以杨开慧手稿开启故事,以寄托着鹣鲽情深的木梳引人深入,与传统的重大革命题材叙事策略不同,《光荣与梦想》的打开方式充满着浓郁人情。刘江承认,这恰是作品在一众主题剧中颇为特殊的气质。该剧主要讲述从1919年到1954年的革命历程,这35年间,发生了太多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件。 “我们在叙事时,不是想做单纯的党史编年体,更希望以人带史,让一个个富有感染力的‘人’、了不起的革命先辈引领观众,去走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史诗。”
前几集,故事的主线从青年毛泽东进行“驱张运动”正式切入。运动受阻,毛泽东等人连夜赴京请愿,然而,当局阳奉阴违,根本不理会百姓呐喊。此时,湖南“驱张”代表团见到了李大钊,他们在一起针砭时事、商讨救国之道,也正是那次际遇激发了青年有志之士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觉醒。刘江说:“这一路是跟着毛泽东的视角推进的,他遇见了什么人,参与了哪些事,通过描绘青年毛泽东从革命学生到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后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再到成为一名党员,以他的成长与奋斗勾勒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命运走向。随后的段落,不断会有复调叙事,李大钊、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依次站在叙事的重要位置。线性叙事结合章回,环环相扣、彼此绞合着推进。”
以人带史,刘江说,因为“文学也是人学”,更因为中华民族“站起来”的进程是一批又一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先辈投身革命的燃情岁月。比如竭力反对“缴枪”的董必武,比如在南昌起义时火线申请入党的贺龙,又比如主张高高扬起自己的旗帜、在全国人民面前彰显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决心的毛泽东,以及一大批不为个人利益、只为民族复兴、为创造一个新世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方志敏、瞿秋白、恽代英、陈树湘、杨开慧等……这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革命者,在党史、军史中树起了一座座“人的丰碑”,亦成为史诗叙事中最有力的引擎,刘江称之为“全片的魂魄”。
在历史的框架中做足戏剧张力,打开“红色主题”共鸣入口
讴歌英雄与信仰,刘江其实有佳作在前。十多年前,谍战剧《黎明之前》凭精巧的叙事与人性的深度赢得了收视、口碑与权威奖项的多重认可。“从叙事本质看,党史剧和谍战剧都需要见人、见人性,都需要遵循讲故事的规律。但《黎明之前》只要故事引人入胜,我们能穷尽想象力,以艺术的手段抵达那些九死一生、曲折离奇甚至‘最后一分钟营救’。”他说,《光荣与梦想》之特殊,在于必须严苛遵守党史与军史,历史的虚实边界不能模糊不清。
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创团队最大的考验,是要在历史的框架中做足戏剧张力。刘江认为,作为一部全景式观照1919年至1954年中国命运进程的党史剧,《光荣与梦想》既要探入历史之根,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历史与人民选择的必然;也要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保证虚构的情节能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和心理逻辑。
比如,为了表现黄埔军校中,共产党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孙文主义学会的较劲,剧中安排了一场陈赓调侃偷听的胡宗南,说要发展他“入党”的情节。虽是虚构,却能让人联想到后续两人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多次在战场交锋的传奇,有着伏笔作用。比如,老艺术家达式常为他饰演的张澜特别设计了一双布鞋,那是母亲在儿子中秀才时亲手做的新鞋,张澜一直没舍得穿,直到1949年开国大典,这位年逾古稀的民主革命家才头一回穿上珍藏了几十年的布鞋登天安门城楼。达式常本想史实再现,可剧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的关键画面中借用真实的纪实镜头。于是,老艺术家把这双布鞋糅进了毛泽东在双清别墅会见民主人士的场景,巧妙彰显了张澜、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对那次会见的珍视。
瞿秋白与杨开慧烈士牺牲的戏份,同样值得咀嚼。“我们在查资料时发现,杨开慧从第一枪中弹到最后牺牲,整个过程长达数小时。痛苦异常的弥留之际,她会想些什么?瞿秋白烈士的遗照就像一位旅游者在风景区的纪念照,神情自若、头发一丝不乱,为什么会这样?”刘江说,杨开慧的生命最后时刻一定会思念与自己有着共同革命理想、生活理想的毛泽东,瞿秋白的牺牲则在浓烈的诗化意境中凸显了从容不迫, “这是党史上无从考据,却能让人信服的情感细节,也是我们艺术虚构的空间”。
刘江坦言,《光荣与梦想》中,有宏大的历史演进、革命与战争,也有细腻的情感戏,有着忠诚与背叛、平凡与伟大。 “我们想通过既定历史框架下具有魅力的故事,讲述一路走来的革命先辈是如何在民族危难之际作出了不起的选择,而历史中那些高光时刻又闪现着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高贵品质。最终用一个个鲜活而饱满的‘人’打开‘红色主题’的共鸣入口,在润物无声中让人看见——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能干成别人干不成的事。”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