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初芒计划(2021)——上海少儿优秀美术作品展”近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展期为期一个多月,至7月11日结束。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件(组)作品参选,今年,透过儿童的视角重新发现“非遗”成最大亮点,出现了诸多以当代艺术为载体,去回答“如何让非遗在当代延续生命力”、“如何让民族文化基因在当代传承”的好作品。
“初芒计划”是上海油画雕塑院致力于少儿美术教育的一项长远计划,自2018年推出以来,每年都得到众多学校、机构、家长和孩子的积极响应,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活动以美术作品为载体,不拘泥于主题、画种和形式,鼓励与引导孩子们运用各种媒材,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创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
雕塑《九九归一》
从古到今,珠算的象征符号常常出现在语言、文学、建筑、绘画、雕刻等领域,甚至渗透到了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珠算以其独特的传统结构和算法口诀,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的计算方式,也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都有学习珠算,背诵对应计算逻辑的口诀。课堂上我们欣赏过极简艺术,这使我们联想到珠算的奥秘可以用现代艺术的抽象方法来创作。”来自蕃茄田艺术的杨玥歆、陆晨曦等小选手,用ABS方管进行构造,编织成一件抽象构造的雕塑《九九归一》,并搭配一幅表现数学意象的抽象画,借以展现他们心目中的珠算之美。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孩子们以源自本真的观察力,挖掘人类共通的创造力根源,并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非遗内涵的保护、传承和活化方式,把作品带到“初芒计划”的舞台。
《国潮少年》
媒材形式:综合 蕃茄田艺术(上海BFC校区)集创作品
舞狮融合武术、舞蹈、音乐等元素,是中国的民俗文化,也是一种精神运动。“作为国潮少年,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唤起大家关注,”10岁的蒋嘉霓、11岁的孟敬桓、9岁的丁婕倩等七名参赛者,有的学街舞、芭蕾舞、现代舞,有的学戏剧表演、练武术、打篮球,有一天,他们被舞龙舞狮吸引住了。“舞狮文化太酷了!于是我们想到采用机械朋克风格元素、用瓦楞纸板创作出超帅的醒狮雕塑。”
连续四届“初芒计划”,越来越凸显出多种媒材的综合运用在创作中的优势和实力。孩子们不拘泥于单纯纸本的创作,已能熟练运用当代艺术很多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且作品的完成度都较高。这不仅彰显出当代少年儿童创作积极、蓬勃、活跃的生态,让少儿艺术创作具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实验性和前瞻性,更由此呈现出海纳百川、多元融合、锐意创新的时代文化特色。
《纸的第二次生命》
纸是怎么来的,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孩子们平常并没有很多时间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从非遗中穿越当代”的项目式课程中,孩子们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术深感兴趣。
他们发现,造纸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材和水,看似平凡的每一张纸其实都很珍贵。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用纸,小选手们想到了好办法:废纸是不是可以再“造”呢?在这件蕃茄田艺术集体创作的作品中,他们回收了各种各样的纸,从古法造纸开始学习,打碎再造,不断尝试,终于让废纸有了第二次的生命。
“初芒计划”表面上看呈现的是作品,但反映的其实是作品背后当下少儿美术教育理念的发展水平,以及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意识和美育素养。这些源自本真的少儿艺术创造,正如初生的麦芒,透着勃勃的生机,在金色的眼光下无惧无畏,拥有着成人世界不具备的原生力量和艺术张力,令人珍视和期待。
上海油画雕塑院作为国家公共美术馆,承担着对全民,尤其是少儿进行艺术教育和普及的社会责任。“初芒计划”秉承开放包容、锐意进取的思想精神,以艺术的方式,向社会、向世界传达中国少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无限的生命激情,既为少儿提供平台,更为成人、为社会提供了解孩子们崭新的视角和思考。
作者:童薇菁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