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奶奶花千元定做铁笼推车接送孙子”视频引发网络热议,72岁老人声称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照顾孙子的重担落到了她头上,出于安全考虑,专门请人订做接送车。针对网上溺爱孩子的说法,老奶奶认为“只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何谈溺爱”。究竟如何看待隔代亲子关系处理?祖辈参与孙辈养育时有哪些妙招?
日前,国内首套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研究并指导祖辈养育的通俗读物“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在沪面世,由上海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撰写,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推出。在“社区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上,该丛书主编、教育专家乐善耀为家庭支招提出几大锦囊——不要让“隔代亲”成为“隔代惯”,学会理智爱自己的第三代;祖辈要维护儿女教育权威,两代人要设定必要界线,建立有效沟通通道,两代人既要相互尊重,又要相互学习包容;祖辈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争做开心、开明、开窍的阳光老人。
丛书含《祖孙三代的新关系》《祖辈养育的新观念》《祖辈养育的新乐章》《幸福祖辈的心健康》《祖辈养育的新角色》五册,犹如五把打开心门的钥匙,从隔代养育的理念与方法、祖辈在隔代养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心理健康、三代关系处理等五个角度出发,阐述祖辈参与隔代养育的独特价值,分析隔代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祖辈应对育孙过程中的挑战提供建议参考。
15年前随着女儿成家,外孙降生,乐善耀升级为“乐爷爷”,从“三口之家“小家庭走进了“三代同堂”大家庭。作为同样要承担着照料孙辈责任的祖辈,他的直观心得是:想要家庭和睦,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很重要。“和谐关系为幸福家庭奠定基础;和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没有关系就没有祖辈的天伦之乐。”此前有不完全统计表明,全国有80%祖辈参与第三代养育,但在实际的育孙生活中,有些祖辈与子女也会发生摩擦。
乐善耀发现,祖辈不同的角色定位、参与模式,会带来不同的家庭人际关系。他分析了三代同堂大家庭中常见的3种人际关系模式——祖辈为配角,父母为主角模式;祖辈为主角,父母为配角;父母责任100%转嫁祖辈。“模式1是正确的角色定位,祖辈不越位不错位,只作为父母的帮手和辅助角色,不会妨碍子女家庭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有正向的家庭建设作用。”他认为,只有正确定位,才能形成合力,使家庭得到良性发展。
在具体家庭人际关系方面,可分为“祖辈与儿女关系”“祖辈与孙辈关系”“祖辈与亲家关系”“祖辈与老伴关系”四方面。比如,祖辈与儿女同住时,由于生活年代差异,在用水、用电、用餐等生活层面,以及对孙辈的教育理念上都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分歧。“祖辈应该具有边界意识,明确责任担当分界线、生活空间分界线、时间节点分界线;更新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弥合代沟分歧;守住原则和底线,警惕无限制地满足或纵容。育孙并非祖辈生活的全部,在孙辈成长中,祖辈要学会得体地退出。”乐善耀以“有始有终地学习,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义地交友,有养有教地育孙”与读者共勉。
乐善耀打了个比方,三代同堂家庭犹如一棵大树,其中祖辈最为年长,就如树根;父辈是家庭的树枝,而儿童就是那树枝上开出的花和果。“在儿童教育方面,父辈才是主角,祖辈只是配角;但站在整个三代同堂大家庭的角度看,祖辈作为树根,根不牢就会影响整颗大树,即整个家庭的和谐美满。树根如何吸取营养、保持活力?就需要祖辈不断学习,把既有的好家风、好家教发扬光大。父辈也要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
近期,沪上出版界相继推出“隔代养育智慧丛书”“智慧父母成长手册”等多学科、多视角丛书,远东社联手上海家长学校在社区开展养育系列讲座,为家庭教育和父母成长提供前沿的知识理论和解决方案。
作者:许旸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范昕
图片来源:出版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