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沪上多家读书会围绕主题图书分享、VR沉浸式学党史、红色文创展示等互动体验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从中国交响乐发展到百年外交历程,以多个视角解读百年党史,扣人心弦。
1935年5月16日,《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发表,今天恰逢其诞生86周年纪念日。慷慨激昂的旋律,唱响了挽救民族于危亡的时代最强音,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奔赴前线、救亡图存。昨天,行知读书会新一季“红色的起点”主题季便以音乐揭幕,古典音乐鉴赏评论家项震,从12首交响音乐的角度切入,梳理了时间轴上党史的关键时刻,带读者聆听百年来重要历史时期所诞生的杰出交响音乐作品,用音符述说百年华章。
从诞生于“巴黎公社”时期的《国际歌》谈起,“自1920年由瞿秋白引入中国后,它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始终占有重要一席。”项震谈到,音乐是世界的、无国界的,意大利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曾指挥美国MBC交响乐团演出《国际歌》,如今听来,激昂与感动依旧。
到了音乐家丁善德曾重走长征路,曾为“长征”作《长征交响曲》。其外孙、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曾指挥演绎《长征交响曲》,其中《胜利大会师》一幕,节奏欢快、气势高昂,革命火种的欣欣向荣尽在其中。
1939年《黄河大合唱》诞生于陕北,这首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不朽名作,慷慨激越、气势恢宏,鼓舞中华儿女赶赴前线,激励革命前辈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上个世纪60年代,钢琴演奏家殷承宗将其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尤金·奥德曼为其录制唱片,钢琴协奏曲《黄河》获世界一流交响乐团的认可,是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的第一部作品。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大型民族歌剧《悲怆的黎明》、作曲家关峡创作《第一交响序曲》广为传播,此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插曲《第一交响序曲》更是家喻户晓。老一辈革命者充满激情的革命人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往直前的革命人格值得后辈铭记。由日本女指挥家西本智实所指挥的《第一交响序曲》,将黎明即将到来之际,老一辈革命者的思想境界充分展现。他们充满激情的革命人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后辈铭记。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作曲家施万春为电影《开国大典》所作的主题曲《人民万岁》,蕴含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电影《上甘岭》中的曲目《我的祖国》,同样是家喻户晓的音乐。1956年,导演沙蒙邀请电影作曲家刘炽为乔羽作词的《我的祖国》作曲,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里创作时,为免被人打扰,他竟在门上贴了“刘炽已死”的条子。如今,每当《我的祖国》响起,我们依然感同身受、热血沸腾。
走进新时代,1979年上映的电影《海外赤子》,由陈冲、秦怡主演,电影中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的歌曲《我爱你,中国》,曾由维也纳童声乐团以中文演唱,同样精彩。响彻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的音乐《金声玉振》,由谭盾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原声与玉謦的声音融合交响乐的演奏完成,结合了古今音乐和民族元素。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之梦》源自纪录片《河西走廊》,后者曾邀请雅典音乐家雅尼创作主题曲。
面向未来,谭盾的另一部作品《声乐协奏曲》,将水腔、老调、哭腔、秦腔四种民间唱法合并,分四个乐章进行表现。其中,传统音乐与西方管弦乐队的碰撞,道尽中国走向新的征程的豪迈与信心。活动尾声,跟随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现场观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令人心潮澎湃。
眼下,东方学习读书会“致敬我们的100年主题学习活动”相继走进张江科创园区、红色地标“渔阳里”、“两新”经济组织等,还将推动党史学习大课堂走进高校、走进新乡村。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亮相学习读书会,溯源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史,剖析外交风云背后的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关于外交工作的正式文件出台于何时?中共成立的最早的外事机构是什么?他一一揭秘。谈到建党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推动统一战线是外交思想的核心。比如,194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这是中共第一份关于外交工作的正式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国际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我们的外交工作已经开始”。王健如是总结中共百年外交思想呈现的三大特点——坚持公平正义、和平共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时俱进、继承发展。
作者:许旸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彦
图片来源:主办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