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沪上文化产业努力“化危为机”,在线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红利,塑造业态新格局的同时,也为城市软实力注入新动能。今天下午,“2021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研讨会”现场,多位专家学者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多个维度把脉,为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言献策。
同步首发的《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2021)》分为七册,分别聚焦上海文学、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电影产业、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系统梳理了当前上海文化建设现状,预测、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该系列主编、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徐锦江谈到,这套丛书试图对疫情中的文化生态受影响状况进行描述、展望如何重启;尝试对城市软实力中的核心部分文化指标成果进行年度整体分析;并分析上海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新机遇和未来愿景,荟萃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亮点,成为把握上海文化建设的新颖视角和重要成果。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执行主编花建绘制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海文创产业总产出20404.38亿元,上海的游戏业、网络文学销售收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文创领域有约18%至50%不等的同比增长,发展势头迅猛。
其中电竞产业是尤为醒目的新兴业态,依托计算机网络、VR、动画、数字通讯技术等多元形态的文化产业支撑,推动上海占据国际游戏盛典和举办电竞比赛的核心地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花建执行主编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一书披露,近年来,上海已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电竞企业、俱乐部、战队和直播平台;全国每年500多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竞赛事中,超40%在上海举办;上海还表现出强劲的移动电竞游戏开发能力;竞技赛事承办运营、5G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联动,让上海电竞业开辟了多个新赛道;上海“灵石中国电竞中心”集聚了大量电竞企业,形成了内容制作、赛事运营等电竞生态等。由此,沪上电竞游戏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打造更有活力的数字游戏产业集群,形成对城市更新和文化消费的辐射溢出效应。
业内指出,一批重点文化产业企业把创新作为内生的增长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研发率先开发新领域,不断突破已有的产业边界,激发消费市场的潜力,形成新的价值链。比如喜马拉雅FM率先开发“耳朵经济”,成为国内知名在线移动音频分享平台。此外,上海作为全国创客文化发展最为活跃、新兴力量最为多样的城市,显示了以创客文化赋能全球“创意城市”建设的可贵努力,也预示着通过培育创客文化,提升创新活力的前景。
报告披露,随着用户对线上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持续旺盛、多元多样的需求,未来的文化创新,可能会集中在线上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线上线下联动催生的产业优化升级等领域。不少传统文化产业也展开线上转型,云展览、云旅游、云演艺、云教育等网络化新型文化活动涌现。如上海文艺界在抖音平台上发起“艺起前行”主题活动等;上海各院团走上云端,以短视频、直播、录播等形式开展在线观赏剧目、在线公益课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互联网节目新业务。有专家提醒,部分在线转型的文化企业需审视短板,探索如何采用新技术和手段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内容创意和科技创新,避免陷入传统单一的经营理念或思维定势中。
“业内期待,在打造具有大都市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和项目,上海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把高颜值、硬科技、艺术范相结合,拉动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21)》执行主编、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郑崇选研究员说。
以书中《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评估研究》一文为例,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等提出由城市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生态组成的“三生”指标体系。比如,上海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5座;图书馆数量仅次于巴黎;上海的书店、电影院和电影银幕数量、博物馆和画廊参观人数占全市人口的百分比、图书馆借书人次、电影院入场人次等指标在全国相对领先;市民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
文中指出,上海的文化生产数据突出,各种文化设施种类齐全,总量位于全国前列,同时在国际上也较为站得住脚。上海已然具备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基本样态,并同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气质和风格,彰显出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社会主义特征。但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多样性等仍需进一步强化。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的品牌产品,《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由文学研究所主编,已连续出版逾二十载,被列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和上海“两会”的指定选送书目,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延伸阅读·各分册概览
《上海文化发展报告(2021)》以“‘十四五’时期的上海文化发展”为主题,辨析上海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优势和挑战,研判“十四五”时期上海文化建设的方位和方向,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1)》立足于上海观察中国城市文学发展,在中国城市文学发展视野下考察上海文学,兼顾国内文坛重要现象、重要问题。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重点关注上海文化产业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背景下,面对百年未有的全球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有效举措。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21)》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共生发展”为主题,聚焦近两年公共文化领域的生态环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呈现上海探索与实践,为上海公共文化“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1)》聚焦2020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和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样态,从产业热点、上海电影产业的新发展、海外电影产业经验启示等方面展开研究。
《上海文化交流发展报告(2021)》就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交流模式、内容及传播形式、可持续性合作、国家形象塑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与思考,聚焦新全球化下的国家秩序与国际合作、对外文化交流的可持续性与转变、国家形象与文化传播、港澳台文化交流与实践等。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1)》回顾2020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出要重视非遗的创造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视非遗在建构新发展格局中的价值以及非遗在建构文化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功能,逐步恢复群众性民俗活动等建议。
作者:许旸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范昕
图片来源:主办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