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早,一只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某村庄;当日晚间,东北虎被捕获,并转移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东北虎林园)。它将接受长达45天的隔离检疫,目前它已经开始进食、排便,眼伤也有所恢复。4月19日,因管理疏忽,3只金钱豹在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时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动物隔离区逃脱;如今两只金钱豹已找回,最后一只仍在搜捕中。
近期,“东北虎进村”“金钱豹外逃”等新闻引起全社会关注。人们在追索事件发展动态的同时,也关心着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状况。根据2019年国家林草局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布的数据,我国野生东北虎数量在37只左右——甚至比不上一个学校班级的人数。我们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荒野的呼唤”丛书中,摘取了一些中国野生虎和野生动物救助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对野生动物能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够更科学、理性的来关注这类事件。
中国野生虎的生存状况如何?
中国的野生虎,现在调查确凿的只有活跃在东北中俄、中朝边境地带的东北虎。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老虎亚种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个国家。从北到南,从林海雪原到热带雨林,中国曾经有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4个亚种的老虎,除了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地带、沙漠、海南岛和台湾岛等岛屿外,老虎几乎遍布中国。
现在可以说什么都没了。华南虎的野外种群没了,猫盟曾经去传说有华南虎的宜黄找过,结果别说老虎,连豹猫都没拍到一只。野生印支虎也希望渺茫,自从本世纪初北师大的冯利民博士在西双版纳拍到一只印支虎之后,唯一可靠的印支虎的消息就是那只老虎被打死吃掉了。不幸的是数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一只野生印支虎出现在任何一台红外相机里。
不过孟加拉虎可能还有。江湖上人称“墨脱痴汉”、网名“光阴几何”、白颊猕猴的发现者李成,一直痴迷于寻找老虎,而他确实找到了孟加拉虎存在于墨脱的证据:孟加拉虎足迹。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当地的孟加拉虎是定居的,还是路过的。但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藏东南的原始森林,我们必将永远失去中国的孟加拉虎。
对中国虎来说,好消息是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虎豹保护,这是最令人鼓舞和振奋的。
曾经广布中国的豹,如今散落在哪里?
中国是拥有豹的亚种最多的国家:东北豹、华北豹、印支豹、印度豹。其分布格局也和老虎类似,略微不同的是豹从来没有扩散到新疆的山脉,但是却出现在青藏高原海拔超过4000米的森林里。
豹的境况与老虎类似:在过曾经的家园——华东、华南地区,豹基本惨遭灭门,销声匿迹。但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野生猫科动物,豹的生存适应能力绝对不一般。
在东北,东北豹顽强地生活在针阔混交林里(公布的数字为48只),看上去比当地的老虎要更有扩大的希望。
在华北,华北豹零散但连续地分布于太行山、吕梁山、子午岭、六盘山一直到秦岭,而且我们的M2大王已经超过了10岁,只要我们对它们稍加关照,它们就能够顽强地生活在我们周边的荒野里。
云南西双版纳,我们于2016年在此成功拍到一只雄性印支豹,这让我们对云南的印支豹种群燃起了希望:有其一,必有其二嘛。
而从四川西部甘孜州直到青海南部玉树州、西藏东部昌都地区的辽阔山地森林里,还活动着另一个充满希望的豹种群:虽然我们现在尚不能判断其亚种,但它们很有可能也属于印支豹。
印度豹则生活在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日喀则地区,虽然它们处于分布的边缘地带,但却相对安全。
豹对人类的容忍度其实很高,它们要求不多,只要我们对山林稍微温和一点,不要总想着砍树吃野味,豹就能继续生存下去。
遇到哺乳动物幼崽应该怎么办?
一般人把幼兽抱回家都是出于好心,他们看到幼崽没人管,怕它冻着、饿着,或者下雨淋着,但实际上这是多虑了——野生动物要是没有正常养育后代的能力,它们早就灭绝了。所以请放心,你的担忧极有可能是多余的。
如果遇到动物的窝,正确的做法是尽快离开,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人类过多的停留可能会被亲兽发觉,影响它们正常的家庭生活。
如果发现幼崽的位置确实蹊跷,确实非常担心,正确的做法(我不建议大部分人这么做,因为这极有可能不是给自己添乱,就是给动物添乱,或者给两边都添乱)是观察下幼崽的体况。如果它精神良好,体形丰满,那么让它待在原地,第二天可以再来察看一次。时刻留意,如果发现有亲兽,放心离开;如果亲兽仍然没出现,再观察下幼崽,如果它依然精神良好,体形丰满,证明有妈妈喂着呢,安心离开吧!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上面说到的所有查看过程,人都不要接触动物,不要接触窝。野生动物对气味非常敏感,如果人接触了幼崽,不排除亲兽回来杀死幼崽或者放弃喂养的可能性。所以一定不要动手,其实,人在窝边站一会就已经给动物留下很多信息了,亲兽很可能因此把幼崽转移,等你再去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这表明你已经捣过乱了。
“荒野的呼唤”丛书由猫盟(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创作,他们花费8年心血,翻山越岭,追寻大猫足迹,其视频多次登上央视新闻。猫盟将多年野外工作转化为文字,从上千篇文章中精选出79篇,带读者看到身边与远方的动物。守护中国的野生“大猫”,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动。
摘自“荒野的呼唤”丛书
部分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