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旁,古城公园口,由“沪南钱业公所”原址改建而成的胡问遂艺术馆今天正式开馆,“濯古来新——胡问遂书法作品展”同时揭幕。这是一处专门展示胡问遂书法艺术精品、开展书法艺术研究交流和教育普及活动的展馆,已被市教委授予“上海文化艺术场馆教学实践基地”。
“胡问遂艺术馆的建立,无论对于海派文化品牌的打响,还是对于申城美术馆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朱刚告诉记者。他指出,一来,胡问遂既是海派书法大家,又是书法教育大家,这使胡问遂艺术馆肩负着书法传播与教育的双重使命;二来,在上海多达近百家美术馆中,这样的书法艺术馆较为稀缺,极大地丰富了美术馆体系,况且书画同源,对于育人同等重要。
2019年,胡问遂家属将所藏胡问遂经典作品近千件捐赠给黄浦区人民政府,希望进一步光大海派书法,传承中国书法艺术。为了让这些饱含艺术大家心血的珍品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胡问遂艺术馆经黄浦区批准成立。
胡问遂艺术馆所在的建筑,是一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进院落,掩映在一片竹林中。胡问遂被学界概括为一派“正大气象”的众多书法作品,悬挂在两大间厅堂的白墙上,自有一种威严。其中,展厅中央四个草书榜书大字“濯古来新”,浑厚苍茫、饱满劲健,格外具有分量。
“濯古来新”,正是胡问遂在书法创作实践方面的主张。胡问遂是海派书法大家沈尹默的入室弟子,却未局限于帖学一路,而是下三千年书坛之长河大海,广览博取传统书法之养分,最终又经反复实践,由“古”海里真正游出来,抵达“新”的彼岸。如是传承创新经历,使得胡问遂尤擅正、行、草书,渐渐形成宽博雄健、气象正大的风格。在业内看来,这种书风不仅仅指一种笔墨风格,更饱含一种精神追求,其间充溢着一股整体、规范、阳刚、雄健的力量,催人奋进,因而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作用。
与强气象之正大的书法创作相对应的,是胡问遂在书法教学上所彰显的真诚使命感,他为新时期海派书法的振兴与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例如,他曾协助沈尹默筹建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第一个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并在沈尹默的倡导下创办前所未有的大型书法学习班,前后三年共办了七八期,学员达4000余人;他也曾书写出版《大楷习字帖》《胡问遂行草字帖》《胡问遂临魏碑四种》《胡问遂十一帖》等,其中《大楷习字帖》发行量逾百万册,滋养了几代书法爱好者;周慧珺、周志高、丁申阳、刘小晴等当今一批书坛名家都是他的弟子。
业内期待用好胡问遂留下的宝贵财富,让胡问遂艺术馆今后成为上海书法界的一张亮丽名片,培育上海书法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气息浓郁的文化展示新阵地、海派文化新高地。
据悉,以胡问遂艺术馆为主体,上海书法家协会携手上海市教委将开展《胡问遂杯上海市学生书法大赛》,举多方之合力为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搭建书法展示平台和书法教学实践契机,进一步把中国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提高书法审美,从青少年开始很有必要。市民的艺术修养,与美好生活指数息息相关。审美基础有了,创作上的高峰才能期待。”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潘善助指出。
“胡问遂艺术馆的开馆,为以书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流的场所,高质量的内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卫艺科处处长陈华坦言,希望依托该馆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的书法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范昕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