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电影《焦裕禄》上映,无数观众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兰考书记泪流满面。也是在那年夏天,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诗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寄托他对焦裕禄同志的深切追思。词的最后一句“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铿锵豪迈,抒发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涓滴之力汇聚磅礴伟力”的时代精神。
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又有一部影片聚焦河南兰考,讲述发生在那里的脱贫攻坚故事。
全面小康题材重点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将于2月26日全国公映。该片以率先脱贫的兰考攻坚实践为原型,深刻反映中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大数字人群摆脱贫困的壮举。
电影的题眼
也是脱贫攻坚一线奋斗者的缩影
《千顷澄碧的时代》采用了正面、全景式的叙事方式,以金融扶贫为切入口,串联起所有的故事和人物。
片中,一心想在学术中寻找中国农村出路的热血青年芦靖生,与县委副书记范中州、乡书记韩素云为代表的兰考各级干部相遇在中国脱贫攻坚战第一线,他们与人民群众并肩奋战三年,攻坚克难,“涓滴之力”换来“千顷澄碧”,这座半个世纪没能摆脱贫困的县城最终得以“摘帽”。
可以说,“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是电影的题眼,也是脱贫攻坚一线奋斗者的缩影。
“未来中国的千顷澄碧,有我的一份力量!”
聚焦兰考
完成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对话
影片《千顷澄碧的时代》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领衔出品,宁敬武导演,李东学、宋佳伦、苏丽主演。从剧本开发到影片摄制,影片得到了国家电影局、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和宣传教育中心的关心与指导,以及河南省委宣传部、兰考县委的大力支持。
之所以选择聚焦兰考,因为那里不仅是全国率先脱贫的贫困县,是一个有着特殊份量的创作题材,也因为那片土地上始终闪耀着焦裕禄精神。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创作部主任、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总监制唐科介绍:“影片整个创作过程历时四年,我们越走近兰考、走近这个题材,就越感受到它独特的时代价值与内涵。”在兰考调研和体验生活时,主创团队被兰考干部“脚踩风火轮”的工作状态深深触动,也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战激发了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激发了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全新工作状态、情怀和使命感。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更坚定了主创团队聚焦兰考、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的决心。
影片中有一处情节,芦靖生因为工作没能得到村民的支持而感到了委屈、迷茫。失落间,是焦裕禄精神鼓舞了他。隔着半个多世纪,新时代的年轻基层干部与焦裕禄完成了一次隔空对话。影片海报也在设计中融入了这一意象。黄河九曲十八弯,河道拐弯的两岸,年轻的芦靖生遥望焦裕禄的雕塑,而海报上的这一“弯”既是写实的黄河景观,也是写意的——寓意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讴歌平凡英雄
更展示时代的厚度
与30年前的《焦裕禄》相比,《千顷澄碧的时代》作为全面小康题材重点影片,立足于新时代的兰考,力图在传统主旋律电影模式上,用现代电影的真实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脱贫攻坚战中干部群众的热血奉献。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好人好事或英雄模范的故事,它讲的是如何解决贫穷问题,如何让贫困人群活得更有尊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唐科说,无论任何国家地区、哪种社会制度、怎样的宗教信仰,解决贫穷问题都是人类共同的目标。“我想通过这部影片把我们的扶贫经验、价值观,把这个中国故事分享给全世界。”
导演宁敬武认为,在这个故事的呈现中,个人的牺牲奉献固然重要,时代厚度、科学创新的脱贫方法更为关键。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评价,《千顷澄碧的时代》既有对真人真事的描写,又有现实主义的类型化创作,更对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有着体系化的展现,是一部成功的“时代报告电影”。
正因如此,本片也在热血燃情之余,发挥了“扶贫科普”作用,宣传了国家“扶贫重大战略”的价值及功用,不仅呈现出书记张永和、副书记范中州主抓的产业扶贫和技术扶贫故事,还展示了以芦靖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干部群体,用金融扶贫新方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和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左小蕾表示,《千顷澄碧的时代》用电影的方式揭示了,为何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可以实现如此伟大的脱贫攻坚壮举。“相信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也将在接下来我国乡村振兴的历史新阶段持续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王彦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