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故宫御猫打翻了清代御制《兽谱》,封印失衡,神兽四散。循着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展开的一幕幕幻境,人们跟随神兽白泽,找寻起它失踪的小伙伴,开启了一场补全《兽谱》的旅程……两三百年前的一本御制图谱《兽谱》竟然被“转译”成了一个展览,可观、可听、可感、可触。
今天,由故宫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故宫里的神兽世界——多媒体综合展”登陆上海文化艺术“新地标”西岸艺岛Art Tower,作为2020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的特别合作项目,以多元、立体、活泼的观展体验让人大开眼界。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指出:“今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通过大量学术研究与科技赋能,这场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展,不仅是对紫禁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弘扬”。
故宫博物院藏品——乾隆皇帝历时11载编纂的《兽谱》,构成了此次展览的原点。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动物图志,分6册总计绘制180幅不同的瑞兽、异兽、神兽以及普通动物画像,由宫廷画师余省和张为邦执笔绘画,风格上兼具国画笔法工整细腻、设色富丽艳美以及西洋画技法中的造型精确。
既体现出中国古代动物学与神话学的特色,又洋溢着东西方艺术相互影响的美学,这使得《兽谱》在学术和艺术两方面都颇具价值。
但其实展览由《兽谱》拓展开来的,远不止一个神兽世界,而是包括古代绘画与器物纹饰中的动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医药、志怪文学等传统文化知识。
展览带来的新奇体验,一方面得益于新媒体虚拟技术营造的一幕幕浸入式场景,另一方面则来自寻找消失的神兽这一剧情式推进的故事。
只见结合传统文化理论的天、地、风、雷、水、火、泽、山等版块,分别对应由龙马、甪端、屏翳、狏即、夔、獬豸、并封、九尾狐等神兽,围绕自然元素、神兽信息与传统文化知识,形形色色的互动体验逐一展开,若干解谜环节穿插其间,吸引着人们一探究竟。
且看一面直径足有一米的大鼓,被置于“风之境”展区中央,观众拍打大鼓的频率越是快,屏幕上的神兽跑得越是起劲,由此不难想象“日行千里”的驺虞、“日行一万八千里”的甪端,快到看都看不见的乘黄、吉光。
走到“山之境”展区的巨幅多媒体动画前,人们则看见若干只九尾狐在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蹿上蹿下,每一只都可用手在屏幕上点击触碰,但最终只有一只才藏着“通关密码”,这也正是九尾狐狡猾的一面。展览现场甚至还配套了一个剧情小程序,提醒人们随时“扫一扫获取神兽线索”,透底剧情,揭秘知识。
穿越完11大核心展区、12道解锁关卡,很多人感叹“好玩”的同时,还直呼“涨知识”。
“吉光”“混沌”“饕餮”……原来这些熟悉的词汇都来自神兽之名。
观众能够感受到的,还有一种来自传统的智慧。
“在我们的传统中,神兽和隐士之间是存在某种关联的。它处于半隐状态,可入世,也可出世,用与世不争的方式跟人类和谐相处。中国古代神兽代表的是自然,古人的神兽观念也是自然观念。这是一种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观念。而这正是我们最想通过这个展览传递给观众尤其是小观众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曾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吕维敏说。
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上海零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晓芹告诉文汇记者,此次展览筹备了一年半,广邀专业博物馆策展人、文史专家、古代书画研究专家以及数字多媒体团队共同策划创作。至于脑洞怎么开,她笑言“钻进传统文化,你会发现其实古人的脑洞比我们还大。”
展览充分考虑各年龄段观众的不同需求,还从神兽文化出发,寻求跨界合作,打造符合当代都市趣味的全新体验感。
漫画全网核心粉丝超过2000万、动画播放数据稳定最强国漫泡面番、国漫代表性IP《非人哉》与《有兽焉》就出现在特别展期里,呈现着各种神话故事与古代妖怪破次元大集结,让观众在沉浸式拍照区、漫画涂色区和阅读角度过一段“超现实”时光。
与ZHotel联名推出的“神兽祈福套装”产品——岁末必备的瑞兽大家族献上祈福大礼包(红包、春联、窗花、福袋、御守)也在展期内限量发售。此外,展览还与怪兽充电合作,推出三款神兽附体充电宝。
展览明年1月10日结束在上海西岸的第一站后,还将开启全国多地的巡展之旅。
作者:范昕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