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8月,上海大剧院2019-20演出季的主题“焕彩 一如初见”吗?绚烂色彩的主视觉海报一度惊艳观众。
要知道,这组充满现代感的设计灵感可是来源于一幅近20年前的画作——由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朱德群于2003年上海大剧院建院5周年之际,为上海大剧院特地绘制了抽象画巨作《复兴的气韵》。时隔近20年,其喷薄而出的激情与梦幻感今天,仍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足见其生命力。
《复兴的气韵》
而你知道,这位抽象画艺术家是如何与上海大剧院结缘?这幅作品又寄予他本人对上海、对舞台艺术怎样的感情?时值朱德群的百年诞辰之际,为纪念艺术家,朱德群基金会拍摄了一部追溯其生平的纪录片,并将举办朱德群百年诞辰纪念展览巡展。而纪录片的全国首映地,没有选择美术馆或是影院,而是特别选在了收藏其画作的上海大剧院,让这份“复兴之源”在十多年再度接续。
12月6日,纪录片《朱德群》将在上海大剧院的公众开放日向电影及艺术爱好者进行全国首映。今天下午,纪录片的点映活动率先在上海大剧院重新装修的五楼画廊举办。
《复兴的气韵》何以成为一座城市殿堂级剧院的“镇院之宝”?
对于一座城市的殿堂级剧院来说,如何彰显其品牌影响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国际重量级的演艺项目引进。自20世纪末开门迎客以来,不管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三大男高音在这里实现中国唯一大满贯,还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全球十大交响乐团在此的接连亮相,还是音乐剧在国内方兴未艾之时,《悲惨世界》首开驻场先河的气魄,都迅速让上海大剧院刷新品牌辨识度,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剧院。
当然,如果只聚焦于舞台之上,未免对于当代剧院的理解过于狭隘。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能够多维度、昂为呈现其艺术品位与艺术教育引领作用,应当成为剧院的担当与追求。在海外,英国皇家歌剧院以1.12亿元拍卖了其院藏的大卫·霍克尼画作。画中人物正是1945年到1970年间担任皇家歌剧院总监的大卫·韦伯斯特。尽管其拍卖举动遭遇非议,但从市场价格足见剧院在艺术收藏上的雄厚实力。而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巴黎皇家歌剧院中,包括马克·夏卡尔的天花板绘画巨作在内的一众壁画、装饰、雕像,早已成为剧院的一部分,见证着不同时期艺术的交融与碰撞。
曾任上海大剧院总经理的乐胜利回忆画作诞生过程
相比于这些百年老店,开门迎客20年的上海大剧院也在建院初期,选择了与它一同携手的当代艺术家。
时间回到2002年5月,在著名画家、老朋友吴冠中的陪同下,83岁高龄的朱德群来到上海,亲身感受这座城市千禧年后的气象与面貌。面对大剧院巨幅油画作品的邀约,他欣然应允。正是晚春时节,老先生想到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旋律里透露的田园诗意,某种程度上与这欣欣向荣的改革开放前沿产生了呼应与联结。他本人曾说:“上海和上海大剧院给我最强烈的感觉是充满了朝气。每次回到祖国,都感到一种复兴的、腾飞的气韵。”有了如此想法,这幅画作的名字也呼之欲出——复兴的气韵。
朱德群创作《复兴的气韵》
如此宏大的主题,自然有着漫长而郑重的创作历程。此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朱德群先是从俄罗斯特别定制了画布、油墨,更前后多次打磨水粉手稿,以寻找最适合的色彩表达,这才有了成品的瑰丽绚烂。而这幅长7.3米,高4.3米,面积达31平方米的巨作,也就此成为老先生艺术生涯最大的一幅画作。其彰显的不只是新世纪中国走向复兴的气韵,也用千变万化的层次展现着艺术的多元。
在运往上海前,《复兴的气韵》先是在作品在法国巴黎歌剧院举办了将近一个月的预展。2003年8月,这幅重达300公斤的画作运抵上海,在上海大剧院成立5周年之际,隆重亮相于上海观众面前。此外,朱德群还将其余9幅小稿一并赠给上海大剧院。耄耋之年的他对于画作给予的是对祖国的深情:“我要把一生中最大、最好的作品放在祖国,放在上海,这也是为了表达对故土的一种怀恋。”
如今这幅巨作始终安放在剧院中央大堂,十多年的时间,早已与众多重磅演出一同刻印在观众的记忆之中,成为上海这座城市艺术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首这段往事,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感慨:“《复兴的气韵》这幅画代表了朱先生对祖国的一首颂歌,是一种礼赞。”因而,在她看来,这幅巨作是上海大剧院最珍贵的镇院之宝,当之无愧。
“焕彩”,为百年诞辰,也为下一个剧院的20年
2020年,是朱德群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其艺术贡献,朱德群基金会拍摄了纪录片《朱德群》,描绘艺术家的生平和他丰硕且杰出的作品。该纪录片由克里斯托夫·丰塞卡执导,奥德赛影业制作。纪录片展示了艺术家对抒情抽象派的贡献,同时突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技巧和全面的创作理念。谈及拍摄初衷,朱德群之子,朱德群基金会副主席朱以峰解释道,"我和母亲决定参与这部纪录片的制作,以此向父亲致敬并宣传他的作品。这是第一部同时涵盖他个人生活和艺术生涯的电影。"
1920年,朱德群出生于安徽的医生世家,于1930年代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55年他告别教职,前往法国巴黎深造,此后定居于此潜心创作。他将绘画、音乐和诗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更难得的是,他能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抽象艺术充分融合,并形成自身独特风格,从而在抒情抽象派中独树一帜。朱德群的朋友,诗人兼散文、小说家程抱一(François Cheng)评价道:"朱德群是他这一代画家中唯一一个在寻求两种文化共生的过程中能达到如此深层程度的画家。"作为一位多产的艺术家,朱德群一生中创作了至少2500件作品,包括油画、水墨画、书法以及陶瓷作品。也正因以上种种,他在1997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成为首位获该项殊荣华裔艺术家。
而在大洋彼岸,有着“镇院之宝”深厚情谊的上海大剧院,也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艺术家。此前,上海大剧院特别将五楼的一处排练厅改造成恒温恒湿的专业画库,把《复兴的气韵》与另一幅由美籍华裔画家丁绍光在1998年为上海大剧院开幕所绘制的高4.4米、宽7.4米的大型壁画《艺术女神》收藏入库。画廊内还有朱德群当年创作的几幅草稿小样,整个画廊的空间都将和纪录片《朱德群》一同向上海的艺术爱好者揭开面纱。
《复兴的气韵》水粉小稿
或许正如演出季的主题“焕彩,一如初见”,经由精心呵护的画作与其呈现的“复兴气韵”,将继续见证剧院下一个20年的舞台绚烂。
作者:黄启哲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图片:纪录片图片均由朱德群基金会供图,活动现场照由上海大剧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