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彝绣迈步走上时尚T台,华宁陶呈现古陶“活化石”的独特魅力,转而大滇西旅游环线推介会、云南影视项目推介活动又“敲锣打鼓”地引来各地观众……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昨日闭幕,精彩纷呈的云南展厅仍让许多参观者过目难忘。
在白色树木框架和茂密植物的掩映下,“上海高校设计师沪滇文化领域合作项目”展台前人头攒动。展台上,精美绣片与火麻纤维,麻底布和天然植物颜料等原料陈列在一起,让观者了解彝绣工艺大胆配色及图腾纹饰的由来,海报上,模特搭配色彩艳丽、做工精细的民族服饰,展现大牌范儿;植物文创互动显示屏前,参与者可以体验云南香氛的诱人魅力,如果你舒展笑容,屏上的云南玫瑰就会缓缓绽放……展会现场,来自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志愿者向观众细心介绍每一件展品,这是该校参与云南非遗文化传承、对口合作文创项目成果首次在文博会集中展出。
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布置的展台
传承非遗文化,用时尚语境视觉呈现彝绣之美
这是云南省第二次参加长三角文博会。去年展会上,云南签下12个沪滇合作项目,涵盖媒体、文化、产业、人才合作等多个领域,收获颇丰。今年,云南又带着文化产业发展和沪滇文化帮扶的成果来了。
沪滇两地虽然远隔千里,但合作交流源远流长。2019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签署了《加强沪滇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促成两地文化资源聚集,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新动力、新需求,推动上海市与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两地文化行业积极行动起来,上海高校也贡献了突出力量。经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统一部署,在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优势,整合上海地区相关高校和时尚、文旅行业资源,以民族服饰、刺绣和植物文创为主题,积极推进与云南省非遗领域对口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广泛参与,助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地方特色文旅产业创新性发展。
在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云南展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传播专业负责人吕品和楼盛森、李春江被观众围在中间,他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彝族服饰和刺绣的历史、材料和工艺特点。彝绣历史悠久、纷繁多样,其中又以位于滇池与洱海之间的楚雄地区刺绣手法更具变化,色彩运用鲜明大胆。吕品认为,彝绣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技艺呈现,与国际奢侈品文化一样,有着丰厚的承载力,承载着文化与历史。“当下,我们更需要用时尚语境视觉呈现彝绣之美,将非遗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
展现上海高校智慧,多维度还原彝绣的艺术生长过程
在“上海高校设计师沪滇文化领域合作项目”展区,无论是展台设计还是展品摆放都体现了上海高校的智慧。来自时尚传播、视觉传达、包装设计和数字媒介艺术等专业的师生通力合作,探索少数民族服饰、刺绣元素与时尚碰撞的更多可能性,力求实现楚雄彝绣传统元素和现代性的完美融合。
为呈现云南民族服饰、刺绣非遗传承人作品的最佳视觉效果,楼盛森副教授赶赴楚雄、石林等地采风,走访多位非遗传承人,精心挑选当地最代表性的服装和刺绣产品原件参展。展台上的彝族帽饰、刺绣坎肩等物件,颜色鲜艳,纹样丰富,使用多种挑花绣、穿珠绣等刺绣技艺。火草线团、棉麻织物等原始物料与之陈列在一起,向观众还原精美刺绣的艺术生长过程。
被李春江副教授称为“彝族服饰视觉大片”的大幅海报上,来自时尚表演与推广专业的学生模特,身穿经精心设计与改良后的彝族服饰,展现彝族阿哲女性服饰、石林北部撒尼族未婚少女配饰的迷人风姿。以花朵为主要元素,以黑、红、蓝为主要配色的服装,在现代混搭中保留“系桶裙”“衣不开胸襟”等民族服饰特色,完成了传统服饰的创新性呈现。据悉,策划、妆发、模特团队均由该校时尚设计学院师生完成。
唤起都市人对云南植物资源的关注,植物文创亟待深度开发
目前,沪上多所高校的师生团队、时尚企业、文旅机构,与云南非遗传承人和文创实践者结对帮扶,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工作坊,在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等方面持续助力,用科研推动产品开发,用艺术传播民族文化,用设计讲好非遗故事。
云南地区植物种类繁多,特色品种丰富。植物文创成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团队跨领域、跨专业合作的主攻方向。合作项目依托云南植物多样化的独特优势,深度开发植物文创产品和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据悉,沪滇合作双方正以云南地区原生态植物精油、香料产品开发为重点,加快深度产品开发。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展厅里,一台纵向放置的显示屏上玫瑰花缓缓盛开,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徐喆带领学生团队,设计制作了这件植物文创香氛主题的交互作品。只要参观者对着电子显示屏下方的传感器绽开笑颜,屏上的云南玫瑰就会缓缓盛开,唤起都市人对云南植物资源的关注。
作者:宣晶、张一弛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