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六位好朋友也是六位青年艺术家在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内办的一场名为“六合”的展览,令人大开眼界。
这是一方洞穴式的西班牙风弧形空间,幽微而多元,空间中心还拥有一座棱镜,带来另一种测不准的参差多态,这些都让艺术有了把玩的可能。艺术家们新近创作的40余件作品以别样的方式分布其中,观众会在弯角处与偶然和惊喜不期而遇。这种互动的过程,充满了实验、惊喜、冒险、满足、共情等情感元素。
这个展览予人的惊喜,不仅仅来自布展,同样也来自作品本身。
参与本次展览的六位青年艺术家,来自江浙沪最有代表性的三大美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及南京艺术学院。“他们都擅长工笔,却机杼别出,面目迥异,并不按规则出牌。他们互相映照并推进着顺流而上,走向广阔的纵深,各自却不必相交,又在无限的时空中融合无间。”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说。
例如,徐旭峰的眼里装有一个博大而神幻的世界,又用时光容器般的古董漆盒,将人间天上无缝衔接。他此次的作品围绕佛造像题材作进一步衍生,缘于今年夏季深入无人区的青甘线之旅,遍赏莫高窟和榆林窟及周边荒凉奇异的地貌。普照着人与自然的终极信仰。“醉仙游”系列在“螺丝壳”的基础上加入飞天概念,只见在三层抽屉的古董容器中,不同的飞仙手持一件乐器,与盒面海船图案的精进与护佑含义不谋而合,别有一番意趣。
周隽对奇异的天象和浩瀚的星空有着无限的好奇。她的作品以水墨为材质,延续了工笔对宇宙秩序的遵从。“通用语”这个小品系列,试图用星座这个众所周知的世界语言符号,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将神异与奇诡转化为浪漫与亲切。
周全关注地上的灵性生物,甚至地下的远古遗存。他的“猫肖像”系列,以细腻的笔触深情描绘这个自由独立而变动不居的生物,它可能是活泼的慵懒的,又或是凶猛的。作品多用黑色背景,在视觉上把相对较重的用色统一在整体的低调布景中,激发观者情感上的投入和共鸣。
观众能从这些工笔画作品中发现一些图示、语言、风格上的当代转型,让人突破对工笔程式化的想象。
作者:范昕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