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昨晚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该剧作为2019年度全国现实题材及革命历史题材舞台艺术重点剧目,此前已在广西百色及南宁完成预演和首演。北京演出结束后,该剧将于10月24日至25日移师上海大剧院。
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以在扶贫一线殉职的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再现,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的奋斗与荣光,以文艺作品致敬英雄、讴歌时代。黄文秀生前的扶贫足迹、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诚挚朴素的感情、旋律优美激荡人心的音乐、再现广西风貌的舞美与多媒体,以及金刚的指挥、王丽达等歌唱家唱演俱佳的表现,都令观众印象深刻。
“脱贫就是要让那些过去的贫困村具备产业链的脱贫能力,让村民逐步过上幸福的新生活,而所有这些成绩都是扶贫干部们一点一点干出来的,”田沁鑫告诉记者,2018年的广西百色之行是她一生都难忘的采风“急行军”。也正是在这次采风中,她关注到第一书记的群体,怀揣感恩的心投入创作。“我们讨论以什么样的人物为主角来创作时,我提出了塑造第一书记的形象,在大量驻村的第一书记里,有很多名牌大学毕业选调生,他们放弃城市的优越环境到大山深处做琐碎的基层工作。我觉得新时代新党员的形象非常值得书写,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们与老党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传承,我当时就想把所有第一书记的形象放在一个人身上。”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家奔赴广西百色扶贫一线开展创作采风活动,田沁鑫在七天的时间去了26个地方,近距离感受到了扶贫前后的变化。那时,给她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美丽的贫瘠”,所到之处山多田少,很多当地农民的房子由于长期烟熏都是黑色的,饮水条件和生活水平都很差。“我就想到了扶贫干部身上肩负的责任,他们的默默付出是城里人很难想象的。”田沁鑫说。
导演田沁鑫在排练场上
创作方向确定之后,《扶贫路上》音乐创作团队于2018年11月在百色隆林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编剧组、导演组、作曲组、舞美组等主创人员于2019年2月深入百色凌云县进行采风创作……丰富的素材为创作艺术精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6月中旬,《扶贫路上》剧本定稿,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黄文秀不幸遇难的噩耗从广西传来。得知这一消息,田沁鑫第一时间申请要求带着其他主创奔赴百色,冒着可能遇到洪灾的危险,在黄文秀遇难地点实地考察,到乐业县百坭村深入了解黄文秀的感人事迹。
广西百色田阳县的壮族姑娘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农村基层,成为百坭村第一书记。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她走访了100多个贫困户,建立了三大厚本的贫困户档案、日记,里面图片、人员结构、家庭成员、贫穷程度、转变的可能性等记录得非常详细。在她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户贫困户中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我希望让观众看到黄文秀的平凡。平凡的琐事、平凡的工作记录本身就能让人感动,而黄文秀的平凡一直在持续的温度中。当把这些呈现在舞台上,就是一种平凡的行为,伟大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些平凡的行为,这里面包含着无私,而从无私上升到更大的领域就是伟大的人格。黄文秀总是爱笑,她的眼里没有什么困难,她的胸襟应该很宽广。”田沁鑫说。
黄文秀是全国290多万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这个年轻的生命在止步的时候,没有丰功伟绩,可是她像全国各地的第一书记们一样,时刻心系个人所在地区的民生、基建。黄文秀身后,站着第一书记群体。因此在剧情设计上,田沁鑫不限于编织黄文秀个人的生命体验,而是糅合了采风调查阶段了解到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书记的工作,塑造了一个具有共性的第一书记形象。
扶贫扶的不是“景”,而是“人”,是一户户人家,广西带给主创人员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山里面的一户户人家。因此在舞美设计上,田沁鑫把一个个小房子搬上舞台,放在三层钢架结构的框子里面。钢筋结构的框架预示着脱贫攻坚战事业的不容撼动。而在钢架结构的舞台上,蝴蝶不时飞来飞去。田沁鑫在黄文秀牺牲后赴百坭村采风时,曾看到一只大的黄蝴蝶飞了过来。在广西当地有一种传说,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时会化作蝴蝶飞回来。这个有些凄美的传说让她更真切地感受到黄文秀的存在,蝴蝶成为贯穿全剧的意象。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时刻,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的上演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才能够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文艺精品。《扶贫路上》正是这样一部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品力作。
剧照由出品方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