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融媒体中心出品的大型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近期播出。作为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大型纪录片,这部作品展示了不少初次公布的影像资料,一经播出便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全国范围内对二战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学术资料十分有限,将八集篇幅的《亚太战争审判》称为“与学术领域携手并肩的作品”也不为过。令人意外的是,撑起这样一部作品的,是一支不足十人、以80后女性成员为主的团队。团队跨越四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将29所世界级档案馆中的珍贵历史影音资料,诸多国际专家学者、历史亲历者以及其亲属的口述搬上荧屏。
在纪录片播出期间,文汇APP持续连载纪录片导演的创作手记,多维度还原《亚太战争审判》的幕后故事。今日刊登的是,《亚太战争审判》中《绳之以法》一集的编导手记,本集导演为戴诚娴。
▲导演采访李良庭长之女李家璟
75年前,中国这样审判日本战犯
从小经常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但是,要不是在五年前第一次着手制作有关战后审判的纪录片《东京审判》,我都不太了解在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中国也曾对日本战犯进行过独立审判。据1949年1月的《申报》报道,国民政府在十个城市先后设立的军事法庭共审理了2200余件战犯案件,判处死刑140余人。
本集《绳之以法》,就是想讲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讲75年前,中国是怎么通过法律的方式追究日本的战争罪责。
▲国防部军事法庭外景(老照片)
在战后对日本进行BC级审判的七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从最初就以主权国而非殖民地宗主国的身份来主导审判的。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侵略者的正义审判,也是一场在特殊历史背景和世界政治脚力下的司法创举。
然而,不同于东京审判留下了相对完整的庭审影像和文字记录,国民政府审判的相关档案遗散严重,部分留存的档案在国内也一直没有公开,更别提影像。无论是收集历史资料,还是寻找当年的亲历者或其后人,都不那么简单。
在学术顾问和抗战研究志愿者的帮助下,我有幸采访到了几位与这段历史相关的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其中,最小的73岁,最大的108岁。
▲这栋位于上海虹口区北四川路江湾路口,酷似战舰的百年老建筑,曾是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上海军事法庭就设在这幢建筑的四楼。
88岁的李家璟是国防部上海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第二任庭长李良的女儿。拍摄那天,老人的看护告诉我,听闻我们要去拜访,李老中午没有午睡,一直等着摄制组。李老告诉我,“战争毁了她的一家,致其母亲和哥哥弟弟病故,致其一生凄苦,但父亲总是教她,穷富不介,正直为先。”
父亲这样教导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上海沦陷后,日军希望李良和其他几位法律界人士能够为其工作,但他没有屈从,被日军关进了牢狱。抗战胜利后,李良担任庭长审判日本战犯,“务使每一案件,勿枉勿纵,绝无遗憾。”不是以怨报恶,而是坚持调查事实,依法审判。
对于当时的司法人员来说,这种克制,也是一种战斗,是民族悲情和司法正义拉扯下的权衡。1989年2月出版的《上海滩》杂志上有一篇法庭同僚回忆李良庭长依法办案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时任上海军事法庭书记官的李业初。李老先生直至去世前,还时常同儿女们讲起他参与审判的经历,以及上海第一次处决日本战犯的场面。
▲上海第一次处决战犯“一狼一虎”米村春喜和下田次郎
随着拍摄和调研的深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几位学术顾问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几份极为重要的有关审判的文件。其中一份是战后国民政府召开讨论战犯名单会议后,由蒋介石手定提出并提交给盟军总部的首批“侵华最著者12人名单”。
这份名单中的部分战犯在日后被送上了东京审判的法庭,还有一些,则是国民政府法庭上的重要战犯。其中,就包括第一个在中国被执行死刑的日本将级战犯酒井隆。
▲战犯酒井隆判决书
在江苏省档案馆,我找到了战犯酒井隆判决书的中文正本;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找到了这份判决书的英文版;在联合国家战争罪行调查委员会撰写的法律报告中,找到了对酒井隆一案的英文总结;在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找到了大量当时中外媒体对于庭审的报道描述。这份凝结着中国司法人员办案结晶的文本,被战争罪犯委员会收藏,并翻译成多国语言供各盟国在BC级战犯审判中参考。
当尘封的档案慢慢展开,像拼图般拼接在一起,我触摸到的屈辱与血泪变得具象。同时,又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隐忍与坚强。
这种隐忍与坚强在采访的亲历者身上,感受尤其明显。
108岁的韩灿如参与过1945年日军在南京的受降工作,受访时是仍在世的唯二的抗战老兵。另一位在世的老人是曾参与南京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警戒工作的赵振英,但赵老因患有健忘症,再无缘战时记忆。
采访那天,韩老身体已很虚弱,需家人搀扶才能走动,但说到当年收缴投降日军兵器和战备物资的经历,依旧很激动,有些画面描述,甚至生动如电影,“枪交到我们手上,日本人擦得干干净净,亮晃晃的,枪都已经架好码起在仓库。日军的司令部总部我们也去看了,日本人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我们营地的位置,军部、师部、部队住哪里,在地图上摆得清清楚楚。”
▲摄制组和关爱抗战老兵重庆志愿者拜访抗战老兵韩灿如
还有亲历过七七事变的老人郑福来拉着外籍嘉宾主持人顾若鹏教授的手,在36摄氏度高温和太阳暴晒下的卢沟桥上,对我们说,“今天有国外的历史教授来,我不用休息,我想给你们多讲讲。”
▲摄制组携外籍主持人、剑桥大学教授顾若鹏采访郑福来老人
我能感受到,比起物质支持,老人们更渴望地是将记忆留在世上。把战争的真相和前人的经历,留给更年轻的朋友,提醒和平的来之不易,以供未来索引。
算上新中国审判,对于涉及十座城市前后耗时十年多的中国审判来说,纪录片里所能呈现的人和事都只是这场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审判图景中极为有限的一角。而这一角一角的探寻,只会越来越艰难,记录的需求却越来越紧迫。
6月24日,我收到关爱抗战老兵重庆志愿者王纯的短信:韩灿如爷爷,走了。
谨以此片献给为和平与正义奋斗过的人们。
《绳之以法》播出时间:
9月7日22:50 东方卫视
9月8日 20:00 纪实人文频道
9月13日20:00 上海外语频道
9月8日 21:00 BesTV+ APP
9月8日 爱奇艺同步上线
作者:戴诚娴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