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好消息传来,电影院将于7月20日起有序复业。
同一天,由上海电影家协会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新媒体背景下无障碍电影建设与传播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来自沪上影视行业、高校等关注和支持无障碍电影项目的专家学者齐聚,围绕无障碍电影的政策环境、品牌建设、校企写作、人才培养、未来挑战等方面进行研讨。
从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到符合时代需求
无障碍电影的发展也是一次供给侧改革
在国内,上海的无障碍电影始终走在前列。回顾发展历程,能够清晰见到上海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时代需求,而做出的一步步变革。
2008年起,上海有多家影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并且组成了一支由撰稿人、广播电视主持人、高校学生等在内的志愿者队伍,为视障观众提供电影的解说词编写和现场解说服务。
以志愿者投入“人工现场解说”,可被视为无障碍电影服务的1.0版本。
随时间变迁、技术迭代,人工服务在规模化、工业化上有着相对局限性。去年11月,为了善用科技手段和社会支持力量,实现无障碍电影的真正高质量制作、全方面覆盖,上海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联合上海电影技术厂,成立“至爱”平台,组织一支由艺术家、技术专家等组成的“至爱”团队。该项目旨在推动上海“无障碍电影”的进一步发展,为生活在上海的视障群体提供更丰富、更多元的电影作品,让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随时走进电影院,走近电影,感受电影的魅力和快乐。
截至去年底,上海有近百家影院递交了项目的加盟申请书。最终,协会根据“2019年上海市星级电影院”名单甄选出50家影院投放相关设备。
“现有的电影院都可以放映“无障碍电影”,只需要额外安装一套“无障碍观影”设备,通过这套设备就能实现视障人士和普通观众一起观看电影。影院为每一位有需求的视障观众提供专用耳机,当影片播放时,视障人士不仅可以和普通观众一起听到影片里原汁原味的声音效果,享受听觉盛宴,还可通过耳机里单独播放的解说音轨,更好地理解、想象剧情画面。“上海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活动部主任钟敏,上海电影技术厂有限公司数字制作中心副总经理、“至爱影院”项目顾问贺欣向大家介绍“无障碍电影”如何走入线下影院 ——是为2.0版。
钟敏清晰记得发生在近半年前的一幕:“1月23日,我们已经为电影《囧妈》制作完毕无障碍音轨,在试映期间邀请许多残障人士,均得到热烈的反响。”彼时,他们心怀美好愿景,希望残障人士能在春节期间与普通影迷同步享受到新片。只是,疫情给影业按下了暂停键。
不过,“暂停”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影院歇业的日子里,相关工作人员对于事业多了几分沉淀与思考,其中包括无障碍电影的现在与未来。
2020年7月,“至爱电影”项目将启动“至爱视频”计划。计划将开通线上视频账号,通过策划、拍摄、制作、播放多系列、多主题符合时下受众审美、反应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视频内容,打造既符合平台调性、又能传播正能量、有社会关注度的内容风格,呼吁更多片方、明星、路人、组织/机构等关注弱势群体,尊重个体差异,共建文明和谐的无障碍信息社会。
将无障碍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可看成3.0的发展版本。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表示,这是一次无障碍电影业界的里程碑式的研讨会,期待以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为平台,形成未来的制作与片库中心。并当场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制作的163部无障碍电影无偿提供给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
而上海电影集团艺委会副主任汪天云教授还看到了更深一步:5G时代与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无障碍电影还将怎样延伸服务,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议题。有一个案例可证明无障碍电影的需求——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提供的无障碍电影声道,仅在蜻蜓FM平台上就达到了106.8万次访问量。
同时,汪天云还提出,无障碍电影的选择需注重技术性和时效性,可将党史等历史题材作为重要主题。此外,还应将目光投向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将人文关怀传递给山区以及物理环境较差的地区。
无障碍电影的未来在哪里?上海传媒研究院将目光投向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他们将集合产学研等多重力量打造“传媒智库”与“出版传媒大数据平台建设”,让无障碍电影进一步标准化、系统化。
为中国无障碍电影事业试水
是“上海文化”与“上海服务”的相得益彰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陈梁将无障碍电影事业的发展过程视作是海派文化的“品牌工程”建设:“无障碍电影是政府惠民工程的具体落实于体现,更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共享,代表城市的文明化与现代化程度,更是政府对于公民关爱程度的直接体现。”无障碍电影大量依靠后期声音与讲解,来帮助视障人士理解电影,代表着一种“声音艺术”。而上海作为声音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推动无障碍电影实际是在传承海派文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无障碍电影的背后,是社会各界对于残障人士的关爱与关怀。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陈斌认为,关注残障人士是小康社会内涵中的一部分,无障碍电影的播放有助于试听残疾人士文化素养的提升,给予该群体信息无障碍建设带来的社会关怀。此次研讨会是一次浓缩时代气息、融入人文关怀、勇于社会担当的精神碰撞。
同样地,赵继红特别强调在电影院观看无障碍电影的重要性,因为它促使更多残障人士走出家门,享受专业的上海影院服务,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上海服务点赞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政府的“爱民”与“惠民”。在赵继红看来,未来的无障碍电影,将是影院、社区与线上三方力量的集合,以满足更多残障人士多方位的观影需求。
如今,随着电影院的陆续开放,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先后挑选了上海50家环境较好的影院,陆续为其添加国产无障碍电影放映装备。相信在电影院开放后,能够有更多残障人士享受到这一服务。
中国目前约有1700万视障人群。上海能持续推进无障碍电影建设,既是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为中国的无障碍电影事业试水,也是一次“上海文化”品牌与“上海服务”品牌的相得益彰。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担当,蕴藏在此中。
作者:罗颖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