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播平台的主播“潮玩星球”在王家沙点心店现场介绍带货王家沙传统点心。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摄
在6月13日举行的“2020年首届上海非遗购物节”上,上万款非遗主题产品、600余项资源、200多位非遗传承人齐聚线上,组团呈现传统技艺之美。
这是上海第一次以线上为主场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它的背后,融入了上海对非遗传承发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路。在不断“跨界”“出圈”以及与电商的磨合中,激发出了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内生活力。
跨界、出圈,激发非遗传统美韵的当代价值和市场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5项、市级项目251项、区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120人(87人健在),市级传承人647名,区级传承人700余名。
“这些年,非遗的抢救性保护一直在大力推进,但非遗的传承光靠‘输血’是不够的,关键要有‘自我造血’功能。走上云端,并与购物节联动,是上海探索出的一条全新生产性传承之路。”市非遗协会会长高春明如是说。该协会联手抖音、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多家保护单位,共同打造的“非遗宝藏”品牌昨天线上线下同步推出。
记者在该品牌淘宝店看到,这里首批加入的非遗产品有50多款,其中,组合式销售是一大亮点。一款“非遗百宝箱”颇为引人关注——不仅外面的箱子制作技艺精湛,三层抽屉里还含有艾灸、茶叶、沉香等健康、品质生活用品以及相应器皿,总共汇聚了明清家具制作、红木雕刻、陶瓷烧制、锦缎织造、沉香窖制、茶叶烘炒以及艾灸保健等19种非遗技艺。其中,仅喝茶的杯子就集结了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五大名窑。“这是平台才能带来的聚集效应,正如我们的品牌商标——五朵宝石花,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寓意传统文化在新平台上碰撞出全新的火花。”高春明透露,这样的百宝箱,以后还会切换主题不断开发,比如文房四宝百宝箱、非遗美食百宝箱等。
人们看到,当天推出的 “2020年首届上海非遗购物节”,直接与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东家、东方网、抖音、快手、文化上海云等平台联手展开直播互动销售,汇集近300家非遗线上店铺上万款非遗主题产品,涉及传统工艺、非遗美食和非遗文创等门类。其中,70多家店铺来自云南、贵州遵义等对口帮扶地区,助力非遗网络扶贫。同时,全市各区150余家线下店铺参与,推出50余场活动。
上海市级非遗项目——“香囊制作技艺”传承人戎爱娟的儿子余东(左)现场直播介绍香囊制作技艺。文汇报记者 叶辰亮 摄
当天同时启动的“云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借助云展、云演、云讲、云售、云游等多种方式对非遗和文物进行了大盘点。600余项资源通过 “我与非遗面对面” “专家带你赏文物” “跟着非遗游上海” “建筑可阅读” “影像上海·文化传承” “非遗购物节”等频道,让市民全方位了解上海的非遗、文物。2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云端,展现传统文化之美。以上海京剧院的一场“‘大圣’说京剧、话非遗”直播为例,这里不仅有京剧悟空戏,还有面塑、剪纸、绒绣等非遗项目与观众在线互动。
非遗“云上游”,探索线上文旅新体验
“罗店划龙舟习俗、宝山鮰鱼烹饪技艺、宝山寺木结构营造、罗泾十字挑花……我家就在沪太路边上,没想到沿线有这么多非遗。”跟着宝山区以沪太路为主线的非遗“云上游”线路 “兜”了一圈,家住大场镇的杨先生感叹道,借助云平台、网络直播,通过“云相见”,不用排队“轧闹猛”就能品味老字号,这种感觉真好。
6月13日下午,宝山“非遗购物节” 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宝杨宝龙广场拉开帷幕,首次发布了一条以沪太路为主线的非遗“云上游”路线。宝山区文旅局供图
今年,不少文化旅游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昨天,申城在“文化上海云”和抖音平台推出了“跟着非遗游上海”活动,组织浦东、黄浦、徐汇、虹口、闵行、宝山、嘉定、金山等区,以及中国武术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围绕全市“非遗发现之旅” “寻宝主题馆”两大主题,推出10条“云上游”线路和4个“云上”展馆,以“第一视角”沉浸式短视频形式探索线上文旅新体验。
比如,南京西路商圈,除了国际时尚大牌,许多非遗也已深入人心。包括王家沙点心、凯司令蛋糕、绿杨村菜包、龙凤旗袍、亨生西服、雷允上膏方等,既有吃的,又有穿的,还有医药方面的,是市民休闲、娱乐、消费的好去处。为了拓宽在线文旅融合“新体验”,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推出“主播带你玩转静安非遗”活动,受到不少市民的好评。
浦东新区的“云上游”线路从鸟哨、绒绣、高桥松饼等项目着眼,娓娓道来,沁入乡愁。黄浦区将聚集在市中心的大世界、老字号、美食店铺、传习所、民俗节庆等“一网打尽”。
中国传统戏曲大部分都是非遗,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些非遗戏曲?京剧演员、非遗传承人王珮瑜认为,其实大家只是缺少一个接触它的机会。对于戏曲在年轻人中的传播,理解当前的网络文化、时尚文化尤其重要。她喜欢直播中的弹幕,认为弹幕是京剧叫好文化的延伸。“我们期待京剧在剧场有更多观众,同时,京剧也不应该止于剧场。”王珮瑜说,戏曲人必须要拥抱时代,以最时兴的形式去传播,要让更多人看到,比如一些跨界合作、做好玩的短视频、直播、脱口秀等,努力“出圈”,争取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作者:文汇报记者 李婷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