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中国孩子能在阅读中收获怎样的中国式童年记忆?继第一辑10册出版后,“童年中国书系”第二辑10册也新近上市。这套书系由翌平主编、多位冰心奖获奖作家创作,书写念念不忘的故乡风土,记录打动你我的人间温情。书系中带着个体体温和色彩的童年故事,因作家们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滋养,汇聚成书写童年的中国文学地图、社会文化长卷。
“童年中国书系”是一个富有文学意义的出版工程,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多位曾经荣获“冰心奖”的当代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以散文的形式书写童年。其文学精神,朝向“五四”新文学开启的现代散文文脉;其文学表现,着眼当代中国数十年的社会变迁与交织于其中的“童年”生态;其文学意义,则是对散文文体的纯然样貌、对儿童散文创作的多重可能的集中而富有意义的呈现与拓展。
“童年中国书系”第一辑,有源自多年耕耘于儿童散文领域的作家,如湘女《会飞的孩子》,张洁《沉醉的夏和冬》,毛芦芦《点街女孩》,陆梅《再见,婆婆纳》,阮梅《像芦花一样奔跑》;有源自优秀的诗人、小说家,如高凯《高小宝的熊时代》,翌平《我的邻居是大象》,张玉清《懵懂童年》,赵菱《红蜻蜓,我的红蜻蜓》,孟飞《飞吧!鸽子》,堪称跨创作领域、跨时代跨年龄的朝向童年的集中书写。
“童年中国”并不刻意“寻根”,实际的创作却因为真实的童年书写而与中国社会的文化根脉息息相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很多优秀的散文作品,会将作家所在的故乡清晰地描摹出来,使他由作家的故乡、历史的故乡,变成读者大众心灵中永在的故乡。
高凯的“熊小宝”,生活在厚重的陇东黄土高原;毛芦芦的“小米粒”,拥有一个属于浙西乡间的童年,翌平的回忆,落笔于带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京味儿”童年;赵菱的童年记忆,源自豫东平原;孟飞的童年,始于祖国最北端的哈尔滨;湘女的“云之南”,则呈现了浓郁的边地风情。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水土,汇聚成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它们逐渐泯然于一体化的城市进程,却在作家们扎根乡土的童年书写中再度现出生机。
“童年中国”并不刻意阐释“儿童”,实际的创作却因为紧贴童年的真实生态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构成心灵对话。多部散文集中的童年,是一种群体生长模式的童年,兄弟姐妹一群,孩子们在半放养模式中、在广阔天地中自然地生长。
翌平的散文从与童年期最为亲近的记忆入手,书写最亲近的人,爸爸,哥哥,游戏伙伴;书写最亲近的事,有趣的游戏,刺激的冒险,奇特的经历。陆梅的散文以童年乡土回忆为轴,串联童年生命中对作家至关重要、印象至深的亲人亲情。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童年风景上,镌刻着人到中年的人生体悟。张洁的童年书写,交织着夏的温暖与冬的凛冽,童年的记忆并非一派轻盈,也有沉重的生命逝去。那些曾经经过作家童年的身影,诚如作家所感叹的,“以为只有幽灵不长大,居然活生生的人也‘停’在一个年龄永不变化!”毛芦芦的点街回忆轻松诙谐,虽然只是芝麻绿豆大的乡间趣事,却真实地掀起过全村的热闹,这些热闹于儿童而言是最具吸引力的,串联而成忍俊不禁的童年回味;乡间简单明了的价值判断也与童心中善与美自然辉映。
童年中国并不刻意呈现“发展”,实际的创作却因为穿越时空的童年回溯而呈现出中国当代社会物质与文化的时代之变。翌平的散文,生动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北京儿童的生活样貌。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洋溢出人间的大爱亲情。孟飞的童年书写,落笔于祖国最北端的某空军家属院,展现了一代试飞人的奉献人生,抚今追昔,以时间的跨度呈现出时代的变迁。青年作家赵菱的童年书写,则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富足的气息。在作家的童年记忆中,是四时的味蕾的欢乐,是一切劳动皆等同于游戏的欢乐,是面对美好报之以美好的欢乐。诚如郭艳序言所述:“‘童年中国书系’从独特的时间维度回望当代中国的生活经验、伦理风俗和人情人性,在童心所照亮的世界中呈现美善的伦理境界,在城乡交融的景观汇总映射中国儿童的精神情感成长,在汉语白话文学流变中赋予当下儿童文学新的人文传统和审美意蕴。”
童年中国也并不刻意突围“文体”,但十位作家的实际创作,已然间接探讨了儿童散文文体的纯粹性与样貌的丰富性。高凯的童年回溯因为水乳交融的诗意而具有了异常开阔的心灵境界,诚如高凯所言,并非在讲个体小事,而是在书写成长大书,是由诗歌链接起来的童年史,凝聚人类童年的思索。湘女的云之南书写,有着梦幻般美好的笔调,又透出外柔内刚的文章气质。边地少数民族率性的生活方式,炽热外放的情感,融入了湘女的文风,取词精炼,大气,且有文化散文的视野与韵味。张玉清的童年回溯紧扣“懵懂”,描写作为幼儿的“我”能力范围内可以感知的事物、事件与情绪,呈现出稳定的幼童视角。阮梅的“小梅子”的叙说,则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启程,以微妙的婴孩视角,描述一个生命的降临,成长,既非第一人称,又将“我”的身份化入第三人称,亲昵地讲述关于“我”的故事。
与儿童小说、童话不同,儿童散文的阅读意义,往往并不是被故事带动、被想象激发、一路飞奔的愉悦,而是可以走走停停,读文字的同时,读“文学”,读“思想”,读“生命”,读“自我”。“童年中国书系”中的多彩散文,以最亲近的心理距离,最易读、宜品的短小形式,为儿童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涵泳其间的文学天地。
最后,请允许我像每一本精美的散文小书末尾一样,结束于冰心先生给小读者的诗句:“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作者:崔昕平(评论家,太原师范学院教授)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