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白杨参加文联组织的活动的照片
《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这些电影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这几部电影的女主角白杨质朴、优美、自然、含蓄的表演令人过目难忘。
今天,即2020年4月22日,是白杨诞辰100周年。白杨先后在等20多部经典影片和50多部话剧中担任主角,她被誉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上个世纪60年代,白杨被评选为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一。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之际,白杨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
白杨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电影艺术感染人的力量,是要通过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的,作为一个演员就要以思想、生活经验、艺术技巧的综合运用来塑造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十字街头》奠定了那个年代的“青春偶像派”
生于北平,幼年曾在农村生活的白杨1931年考入联华影业公司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成为该所年龄最小的学员。翌年,她在侯曜编导的影片《故宫新怨》中扮演小丫头,从此踏入演艺生涯。
联华五分厂解散后,白杨加入左翼剧联领导的苞莉芭剧社,在《乱钟》《战友》等一些抗日救国的戏剧中扮演角色。1933年,主演熊佛西编剧、杨村彬导演的话剧《喇叭》,始用艺名白杨。1934年起,她先后参加过《回春之曲》《黎明之前》等进步话剧的演出。因主演《梅萝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世界名剧而崭露头角,在戏剧舞台上演技得到很大提高。
▲图为《十字街头》剧照
1936年,白杨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与赵丹联袂主演《十字街头》。这部反映现实、具有批判意识的“都市青春片”是白杨的成名作。她成功塑造了杨芝瑛这一充满幻想、幼稚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女性形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接着,她又主演了《社会之花》《神秘之花》等影片。
▲图为《社会之花》剧照
《联华画报》称她是“中国影坛上最红的一个女明星,她的风头之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偶像派到实力派,《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事业的分水岭
1937年,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紧接着,上海电影界工作人协会也宣告成立,白杨当选为常务委员。两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抗战。白杨身体力行,与陈白尘、沈浮等人组成“影人剧团”,溯长江而上,沿途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卢沟桥抗战》《流民三千万》等剧,又赴成都演出以上剧目及《日出》《雷雨》等剧目,深入大后方,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图为《八千里路云和月》剧照
1939年,白杨在重庆进入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中华儿女》《长空万里》《青年中国》等抗战影片的拍摄。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相继主演《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新闺怨》《火葬》等片。1947年2月上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创造了当时国产电影上座率的最高纪录,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影片”、“现实主义电影的里程碑”。白杨在该片中扮演素芬,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妇女形象,反映了一个普通人在乱世中的选择与挣扎。她也凭借扎实的表演技术,形成了自己的典型风格,开拓和奠定了演技派戏路。
▲图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剧照
生动诠释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再攀艺术生涯新高度
建国后,白杨先后主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春满人间》《冬梅》等影片,塑造了许多富有东方女性特征的动人形象。
白杨在《祝福》中,以精湛的演技,在银幕上再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这一悲剧性格的典型,使其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交口赞誉。
、
对于演绎祥林嫂,白杨表示“我常想,如若离开了从复杂的具体的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相互关系中去寻找角色的命脉,往往就难以把人物的底细摸得准。这样在表演时,不是把角色演“简单”了,就是演复杂了,“正如生活本身一样,既简单又复杂”是符合生活的逻辑,也符合演员在创作中对人物塑造的逻辑的”。
1996年9月18日,白杨逝世,享年76岁。
▲图为白杨的儿子蒋晓松和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
白杨不仅是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也是上影演员剧团几代演员的前辈和楷模,2019年白杨的儿子蒋晓松曾拜访上影演员剧团,佟瑞欣团长表达了剧团同行对于白杨老师的怀念和敬慕。
综合自上海影协、上影演员剧团等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上海影协、上影演员剧团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