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仁康先生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音乐学家,他的学术研究对于我国音乐学的学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学术著述。然而,钱仁康先生也是一位颇为多产的作曲家,早在1940年,他便完成了歌剧《江村三拍》,并在同年将其改编为一部大型的四幕歌剧《大地之歌》。
钱仁康1940年26岁时留影
当年为蔡冰白编剧的四幕歌剧《大地之歌》作曲
《江村三拍》由三个独幕剧构成,依次为“山歌”“渔歌”和“樵歌”。剧本由蔡冰白撰写,傅威廉导演。首演时间就是在80年前的今天。
演出的阵容颇为强大,但他们大都是话剧或电影演员,比如上官云珠、乔奇、熊雪岑、钱毅(革命烈士)等,仅毛铁民为专业的歌唱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演出,是上官云珠的第一次舞台演出。
电影演员上官云珠
1940年年初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江村三拍》在卡尔登戏院(长江剧场)公演。这是一场没有条件合成,也无法走台和彩排的演出,连乐队也是临时请来,其中有白俄乐师,还有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大学生姚继新等人。
《江村三拍》的主要策划人是毛铁民,同时,他还是主持人;乐队指挥是黄永熙先生;参加策划组工作的魏征,是老演员魏鹤龄的侄子,他的专业是效果兼演员,负责音乐效果;演员朱寄明,和乔奇演过同一个角色,但他的专业却是 灯光设计,没戏时负责灯光;另一位演员钱毅是剧作家阿英先生的儿子。钱毅是个优秀的演员,又是个年轻的作家。
发表于《电影新闻(上海1941)》
《江村三拍》首演那天,卡尔登戏院是座无虚席,演出的效果非常好。
遗憾的是,《江村三拍》的乐谱并未保存下来,《大地之歌》也仅存四首歌曲。
钱仁康先生一生喜爱歌曲,因此各类歌曲是他音乐创作的中心。可以说歌曲伴随了钱先生的一生。他写歌、研究歌曲,直至晚年的两部重要的著作《学堂乐歌考源》和《新编世界国歌博览》也都是围绕着歌曲展开的。据笔者统计,钱仁康先生全部的歌曲创作共计65首,可以确定作为“艺术歌曲”的作品有51首,另外还包括12首在1950年代创作的歌曲和两首发表于1947年的儿童歌曲。
钱亦平编《钱仁康歌曲集》封面
钱先生艺术的第一首歌曲《五一运动》创作于1931年7月18日,1934年5月1日以简化伴奏的形式(歌词和钢琴伴奏合写在两行谱表上)发表于无锡《人报》副刊《呼应》。
钱亦平编:《钱仁康歌曲集》第2页
创作于1933年的《燕子》是钱仁康先生第一首成熟的艺术歌曲创作,词作者是被鲁迅先生称作“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钱先生只有20岁。歌曲完成的同年12月5日,诗人朱湘在从上海到南京的轮船上跳入清波。这首歌曲在1934年发表,是钱先生对于这位早逝天才的纪念。
钱仁康先生亲笔手稿《燕子》
发表于林语堂编《人间世》第9期
创作于1938年的《紫罗兰》是一首仿照其恩师黄自先生《玫瑰三愿》而创作的歌曲。在音乐创作上,钱先生也模仿黄自先生增加一个小提琴对位声部的做法,在钢琴伴奏声部中增加了一个与旋律声部形影相随的对位声部。
黄自
1939年创作的《菩萨蛮》和《临江仙》是根据“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的词写的“姊妹篇”。前者具有着强烈的戏剧性;而《临江仙》中,在为诗歌最后一句“莫上最高枝”的配乐时,钱先生巧妙采用下行走向的旋律暗示出“不上最高枝”。
张充和与其先生傅汉思
《春朝曲》,创作于1947年,采用龙榆生先生的歌词。装饰音、连断奏、主持续音构成的非常简洁的肢体,描写出枝上鸟鸣、桃杏争开的春日美景。
根据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吟》所写的女高音独唱歌曲《葬花诗》是钱先生歌曲创作中最长的一首,演唱时间约需要14分钟。这首歌曲像是一首大型的歌剧咏叹调,同时又不失艺术歌曲的雅致。为了增强音乐的表现力,钱先生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增加了独奏小提琴助奏。这首歌曲明确建立在西洋大小调基础上,作曲开始的主题贯穿出现3次,可谓一唱三叹。主题的第二次出现时,恰好在整首艺术歌曲近似黄金分割(倒数)的位置,从而将整首艺术歌曲分为了两个部分——钱先生将叙事性和戏剧性更加强烈的音乐放到了作品较大的后半部分之中。
除了这些创作歌曲之外,钱仁康先生还有大量的编曲。其中罕为人知的是他创作过佛教歌曲7首、配歌的佛教歌曲约59首,都发表于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法音宣流》中。
钱仁康编:《法音宣流》,上海佛学书局出版
钱仁康先生创作的佛教歌曲如下:
谨在钱仁康先生作曲的《江村三拍》首演80周年之际,向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缔造者之一钱仁康教授致以敬意。本月4月14日是钱仁康先生106岁生日,愿钱先生在天国与美好的歌曲为伴。
综合自公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特邀顾问、文字:邹彦 教授)、上海老年报(作者丁旭光)、钱仁康先生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作者钱亦平)
图片综合自公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等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