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肺结核病逝世,年仅51岁。今天是林徽因逝世65周年。
作家文洁若说:“林徽因是我平生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
因为美貌和感情生活受人瞩目,但这位才女却说,“真讨厌,什么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纵观林徽因在文学和建筑上的造诣,绝不只是个“美人”这么简单。
“美人”绕不开的感情生活
16岁那年,林徽因随父亲到英国游历,遇到了正在伦敦大学读书的诗人徐志摩。
而两人再度见面,已经是1924年了。那年,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应邀来北京。徐志摩做泰戈尔的翻译,林徽因也常伴老者。
时人评价,“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斜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
5月8日,泰戈尔寿辰,文化界特意排演了《齐特拉》贺寿。林徽因饰演公主齐特拉,徐志摩演爱神玛达那,林长民演春神代森塔。
当晚,鲁迅先生也在台下,他在日记里写下,“逮夕八时往协和学校礼堂观新月社祝泰戈尔六十四岁生日演《契忒罗》(音译)剧本二幕,归已夜半也。”
能让鲁迅先生看到了半夜才回家的戏剧,自然差不到哪去,果然报纸上一连几天都在夸赞林徽因扮演的齐特拉,身姿优雅,英文流畅,吐词极美,还是中学生的林徽因在文化界初露头角。
据说,泰戈尔当时还有意撮合徐志摩、林徽因,但没成功。
临行前还写了首短诗感慨,“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可那时才子佳人已各有所属。这场生日宴会徐志摩认识了陆小曼,而林徽因与梁思成已是一双璧人,羡煞旁人了。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完婚,婚礼日期也是宋代建筑师李诫碑刻上的日期。后来他们的儿子,也取名为梁从诫。
两人的新婚蜜月是去欧洲,时兴的旅行不过是去大都市购买衣物、拍照留念,而林徽因与梁思成则更像学术游历,他们每到一处就参观知名建筑,买工具书,了解城市历史,特别是建筑史,这也为后来他们撰写《中国建筑史》打下了基础。“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在旅途中我第一次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梦想。现代西方的古典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我们需要一种能使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良好建筑理论。”
这话掷地有声,林徽因的后半生都在践行这句诺言。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在文学上造诣不浅。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
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选自《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一个夏夜,深得
象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象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满山的风全蹑着脚
象是走路一样;
躲过了各处的枝叶
各处的草,不响。
单是流水,不断的在山谷上
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
均匀的一片静,罩下
象张软垂的幔帐。
疑问不见了,四角里
模糊,是梦在窥探?
夜象在祈祷,无声的在期望
幽郁的虔诚在无声里布漫。
选自《新月》四卷七期(1933年6月)
建筑是终身事业
多少人因为徐志摩知道林徽因,因为一句“你是人间四月天”记住林徽因,却恰恰错过她更重要的另一个身份:建筑才是林徽因选择并热爱终身的事业。
美国学者费慰梅曾这样描述林徽因和梁思成:
“满脑子都是创意的林徽因,常常先画出一幅草图,可一旦有了更好的点子,就把前面的丢开,这样不知不觉交图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这时思成就插进来,以他那准确而熟练的绘图工夫,把那乱七八糟的草图变成一张简洁漂亮能够交卷的作品。”
两人不仅是爱人,更是搭档,是良师益友。
1935年两人并肩站上祈年殿屋顶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大石桥、武义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十三陵游玩之时,梁思成替林徽因扬鞭策马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专心致志地进行测绘
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0期的封面文章《营造学社90年:在古建筑里发现中国》里有一段谈到身为建筑师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前往美国学习建筑和美术的林徽因1926年接受了美国同学对她的采访,谈及祖国现状,21岁的她慷慨激昂:“至今还没有多少中国的建筑师,一些骗人的外国人发现很容易装扮成非常精通各种建造方法,让城市充斥着荒谬可笑而令人讨厌的他们所谓的新式时髦住宅。我们悲伤地看到,我们本土的、特色的、原初的艺术正在被那种‘跟上世界’的狂热粗暴所剥夺。”
这篇刊发于当地报纸的英文访谈,标题透露出他们来美国读书的动机:《中国姑娘献身于拯救她国家的艺术——在美国大学读书的菲莉斯·林(林徽因)抨击正在毁坏东方美的虚假建筑》。
1934年林徽因在山西汾阳小相村灵岩寺
图文综合自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慈怀读书会、诗词世界、一日一度等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