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于西部地区培黎县,千人规模的丹霞村是全县的首富村,只有百十来人的焉支村,则是县里唯一等待“摘帽”的贫困村。相近的风土人情、巨大的贫富差,故事就在这个不平衡发展的背景下开始了。
3月16日晚,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剧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
作为2020年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首发之作,同时也是国内第一部精准扶贫剧《苦乐村官》的姊妹篇,其叙事线紧随现实中的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讲述脱贫攻坚奔小康“最后一公里”中的奋斗事。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主投资方来自上海。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白永成生于甘肃,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在编导演。连续投资并创作两部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他说,这是主创团队从西部贫困地区走出的创作源动力使然,更是今天作为脱贫攻坚事业见证者的使命担当。
剧中,富裕的丹霞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脱贫攻坚已取得的成果,而焉支村则是如今总攻时必须要啃的“硬骨头”。“一肥一瘦”两村并一村,崭新的创作视角下,中国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稳脱贫的治本之策、有效实践,在艺术化的呈现中得见一斑。
脱贫事业关键在人,借创作致敬脱贫攻坚路上前赴后继的人
新剧的开篇,县里先富起来的丹霞村与仍然贫困的焉支村,摩擦连着摩擦。
镇上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节,焉支村要在全镇乡亲们面前表演太平鼓——身为全县最穷的村子,这是焉支村为数不多能“长脸”的机会。意外降临,那天村外发生山体滑坡,村支书夏宝生和村主任刘东桥带领村民抢险救人耽误了演出。眼看丰收节的现场直播要面临空场尴尬,丹霞村书记赵百川带着村民上阵救场。微妙的是,全县首富村“抢”了唯一贫困村的风头,本就有嫌隙的两村,积怨悄悄深了一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焉支村村民无意中发现丹霞村有人在庙会上以次充好售卖没有通过认证的“假有机蔬菜”,一状告到了县委书记跟前。
磕磕碰碰的两个村子,却要在脱贫进程中合二为一。因焉支村饱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大半村民脱贫难,县里决定将其整体搬迁,而全县唯一有能力接收的,便是丹霞村。借着轻喜剧的壳,剧集的魅力就在两村村民捐弃前嫌、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渐渐释放。
“把‘先富’与‘后富’的两拨人并置,制造出‘肥猫和瘦猫’的化学反应,能提升剧的可看性。”出品人兼导演白永成说,更重要的是,“当观众透过戏剧张力认识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他们看见的其实是脱贫路上前赴后继为之努力的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290多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带领群众实干脱贫。他们中,还有700多名扶贫干部倒在了一线。主创表示,《一个都不能少》的创作就是向可爱可敬的扶贫大军致敬,让全国观众知道,他们已经为脱贫事业付出了多少,又正做着哪些事。
剧本从两个层面塑造人物。其一是两村合并后的村干部们。在这一端,观众能见到善于学习、勇于进取的退伍军人赵百川,成为村里脱贫攻坚“领头羊”式的人物;会见证朴实憨厚却有点固执守旧的夏宝生,通过学习渐渐更新观念;还会认同刘东桥身上踏实肯干、有毅力有耐心的品质;更会为付鹏、丁香、夏雪等投身家乡建设的青年代表动容。
另一个层面是从等待脱贫的典型人物入手。焉支村何以落人之后,成了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编剧把“最后一公里”上的老大难人物具象化为姜大嗓、三不沾、贾吉祥等贫困户。他们身上,“懒汉”想要蹭扶贫的现象、扶贫不是养懒汉的观点,就是现实中脱贫工作的难点。如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把“等靠要”的“救济经”念成自发自觉加油干的“致富经”,也是剧情重要线索。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剧里最终抵达“一个都不能少”,依凭的便是这些拥有筚路蓝缕奋斗精神的人,也是被激发出脱贫内生动力的人。
不为展示贫瘠,而是从批量的工作难点里挖掘脱贫攻坚战中的亮点
当《一个都不能少》完成荧屏初亮相,观众不乏诧异,因为想象中贫困村的一穷二白乃至脏乱差场景,并未得见。荧屏上铺开的反而是幅美卷:大场景选择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冰沟峡谷地貌、扁渡口万亩花海等,明显的西部自然风光,让新剧兼具了地域特征,也在美术上突破了脱贫题材必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定向思维。拨开大地的褶皱,藏在丹霞地貌里的小场景,才露出土墙陋室与智能化新农村小区“兼容”的画面。
这般“大胆”的调整,完全来自团队的底气。从三年前的《苦乐村官》到如今《一个都不能少》,接连打造两部相关题材作品,这支班底是扎扎实实“从西北贫困地区走出的创作者”。尤其是编剧曹锐,他不仅长期在甘肃工作,还曾在贫困县挂职,拥有真正的扶贫工作经历。
现实中来的创作根基,不仅赋予了他们对画面的呈现,更使得新剧的焦点发生了因时而动的迁移:不单纯展示贫瘠,而是从批量的工作难点里挖掘脱贫攻坚战中的亮点,以此反映现实中我们为了“提升产业稳脱贫”“脱贫之后不返贫”所做的努力。
以昨天的开篇为例,即便在仍有贫困户的地方,互联网也已走进村民们的生活。他们既能通过网络直播,展现吾土吾乡的风貌,也能善用网络助农方式,打通蔬菜从田间地头直送城里餐桌的渠道。对于剧里大多数村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吃饱饭、穿暖衣,升级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以知识改变命运,以文化重塑美丽乡村。
所以,剧中的矛盾更多时候会体现在“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开发”“避免空心村”“加强教育”“提升产业”等时下热门的新农村建设话题上,体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新农村的村民对创新、绿色、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逐步认知。
白永成说:“我们想做的,是让观众、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全新的中国新农村。它不再贫瘠又落后,它只差最后一公里,就能迈进小康社会;脱贫也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作者:王彦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