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1388岁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首次“触网”,联合淘宝开启直播模式,跟拍视角下,92万余世界各地网友“云春游”了这座“离天空最近的宫殿”。时长51分钟的直播,收获点赞量逾88万。淘宝直播不卖“货”,助力“高大上”的博物馆刮起“直播风”,这将给“数字化”带来怎样的新思考?
“云春游”,直播走进博物馆
3月1日,“布达拉宫上线啦”开启直播,而这并不是博物馆行业在疫情期间首次尝试开启在线直播模式。
此前,自2月23日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在内的全国8大知名博物馆已联合淘宝直播推出“云春游”节目,开始了博物馆行业对“数字文旅”方面的全新探索。
首次“云春游”直播就有累计1000万人次在线观看,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其市场效应使得相继有1000多家博物馆及景区有意协商洽谈登录“云春游”事宜。3月1日下午,布达拉宫正式加入“云春游”大部队,也将“淘宝直播”博物馆的热浪推向高潮。1月27日,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布达拉宫宣布暂停对外开放,此次的在线直播是其闭宫后的首次“营业”,也拉开了全国网友在线“云游世界屋脊的明珠”活动的大幕。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因其独特的建筑、数量众多的宫藏文物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因藏身雪域高原的神秘,也让其一度成为游客心中的“处女地”。
负责此次直播的是布达拉宫管理处讲解员次仁卓嘎,站在红山脚下,他以讲解“雪城”及布达拉宫历史简介为始。
Q:“这个石台上的图文是什么?
A:对,这是距今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万字符。”
Q:“布达拉宫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是每次来时,这里的墙体总是这么鲜艳,这是什么原因呢?
A:是因为每年粉刷季管理处维修科都会进行特殊的粉刷。”
在主播的引导下,网友们的视线拾级而上,顺利“走完”200多个台阶,在互动交流的轻松状态下来到红山之巅,近距离触及“世界屋脊的明珠”。
虽然直播刚开始时有一些不顺,但网友们纷纷表示理解。因为信号的问题直播页面不时卡住,网友们不约而同发弹幕鼓励,“布达拉宫里面有信号就不错了”“太不容易了”。
此次网络直播中包括布达拉宫常规参观路线,宫殿建筑工艺、文物古迹日常保护工作等内容,一个小时的直播覆盖了布达拉宫包括珍宝馆、“羌仓”、德央夏广场、弥勒佛殿等大部分景点,间接地满足着一众向往已久的游客的好奇心,也直接勾起了很多网友想要实地参观的勃勃兴趣。
布达拉宫金顶禁止游览,此前居民和游客都只能远望而不能近观,在本次直播镜头中,这一区域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布达拉宫文物研究室工作人员多吉平措带着网友们游览了此前极少对外开放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现场以及金顶等区域,让未能前来的网友一饱眼福,十分留恋。
此次布达拉宫上线直播收获巨额流量关注的战况,不仅是博物馆联合淘宝直播等平台对“数字文旅”脉络展开的一次有益探索,也足见直播正成为唤醒博物馆来自网络时代全民效应的利器。
“不带货”,精粹文化本无价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精粹的集纳之地。石阶高阁,仿佛成为了公众心中对博物馆的刻板映像。据统计,截至到2018年年底,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家。博物馆是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文物资源的主要阵地。
顺势而上,直播既成为了博物馆疫情之下的破局之策,也是一种逆境所迫的积极探索。谁知这一探,竟探到了纵深的网民流量资源。
布达拉宫流量爆棚并非个例,自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各个文博场馆“继续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上展览、在线教育、网络公开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展示内容,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后,各地博物馆纷纷加入上线展示的行列。
与布达拉宫同日直播的还有苏州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南海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网友们一路跟随从青藏雪域转身江南烟雨,从大漠陇境到最“南”遗址……饱览文史,探讨知识,慰藉困于家中的寂寞,弹幕条条,好似古时百家文儒辩论,十分热闹。
在各家博物馆直播的同时会上线一些具有地域色彩或者跟其馆藏展品息息相关的文创产品,如:布达拉宫直播时,就上线了26件商品。
商品上线模块的搭载恰巧符合了“淘宝直播”的“带货”属性。
初闻各家博物馆将在淘宝开直播时,很多网友不免心生质疑“为何是‘淘宝’?”
“一开始听说博物馆是在淘宝开直播,也有点疑惑是不是为了‘带货’。”
“作为博物馆控,本来也喜欢参观之后购买文创衍生品,而且很多博物馆本身就在淘宝有官方店,只要不影响看直播,这就是相得益彰的事。”……
事实上整个直播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文创商品的上线并不影响观看直播,可见这次“淘宝直播”不是为了带“货”而来。虽为博物馆商业开发保留了出口,但“云春游”实打实是为馆藏资源的公众展示搭建平台。
“淘宝直播”此前因一众“主播”的带货热潮成为公众流量聚集之地,舆论中心。其流量优势,成为着博物馆难以拒绝此次合作的关键缘由。
的确,当下的“网红经济”不容小觑。
“重体验”,专家学者“网红”带播
3月1日晚上20时,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白雪松开播。与其他博物馆直播相比,他的直播更接近网友熟悉的直播方式:没有博物馆实景拍摄,白雪松坐在家中跟网友讲解碑帖特色和背后故事,吸引了近200万网友在线观看,点赞数达到511.4万,连回放都接近42万次。
“八点档”的侃侃而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史底蕴成为了白雪松战胜某些等流量男主播的秘诀,还有网友戏称他是“西安窦文涛”“让我放弃李佳琦的男人”。
其实,从一系列的博物馆直播中,并不难发现,为使网友获得更为深切的体验感,各家博物馆都配备了专业的讲解团队,分享馆藏展品故事,讲述文博历史,以形成直播中博物馆馆藏展品和文博知识“结合输出”的交互模式。无论是小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还是综合的布达拉宫皆是如此。
为打造专业直播效果,各家博物馆直播的内容都可见画设脚本、播前演练的影子。像白雪松一样的博物馆讲解员或者是博物馆负责人等此前从事博物馆行业工作的“平凡人”,也因直播转身成为在线“主播”,为直播讲解展品故事而措辞排练。
这不免让人遐想,在未来某天,博物馆或许也能培育出一批“网红”主播,为馆藏资源展示引流。
有很多网友也表示,相比起此前博物馆全景展现的方式,“淘宝直播”博物馆更有体验感。
全景视角下虽然也能博览展品,可以配套扫码听取专家讲解,但操作稍繁琐,并且无法感受到直播中与专家彼此交流的氛围。直播的方式则让“寡看”与“众品”高下立见。
但根于体验感,也有一部分喜欢逛博物馆的市民和网友表示,直播并不能满足他们浏览的愿望。
“屏幕实在太小了,网络也不稳定。”
“很多地方镜头一晃就过去了,根本来不及细看,而且网络偶尔一卡,想看的东西又掠过了,只能干着急。”
“与其赶时髦搞直播,不如好好出一本细节画册或者拍一部精致的纪录片。”……
可见,直播也并不能替代现场参观的体验感,但在特殊时期,其也满足着一些人对博物馆参观的需求。
网络的便捷,直播的互动,让更多人“去”到更多从未去过的地方,聆听了更多博物馆久远的故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中经文化产业采访时也表示,博物馆做直播可以缓解目前疫情形势下的行业压力,并且在更多专业知识丰富的讲解员参与其中后,或将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研学旅游方向的发展。
5G时代的到来,或许会开启新的机遇。当网络卡顿成为过去式,直播条件不断改善,谁也无法预测博物馆“数字化”的探索会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下博物馆投身在线直播的行动,必然是为未来奠定了全新的思路。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彦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