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扶持文化企业‘20条’的文章这两天在我的朋友圈里刷了屏。”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告诉文汇记者。“我和我的同行们都感觉政策来得很及时,很具体,让我们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
“眼下文化市场各主体在政府的牵头、统筹下抱团取暖、整合资源相当必要。疫情过去,相信艺术市场不仅将迎来回暖,还将迎来新的局面、新的思维。人们对于艺术的总体需求仍然存在,这个市场的中长期走向我很看好。”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说。
近期,包括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米兰设计博览会、纽约亚洲艺术周等全球重要艺术和设计活动因为疫情被迫取消或延迟,全球艺术交易减速停滞。文汇记者却得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2020年11月,上海双年展将如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抢占今年全球艺术活动的C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坦言:“希望大家都能从疫情中快速恢复信心,让美术馆门口参观的长龙再次排起来吧!”
《新型肺炎疫情对中国艺术行业的影响调查》结果
艺术行业高度依赖线下展示和交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国内几乎所有的艺术展馆、机构闭馆,线下艺术品展示、交易暂停。近期刘海粟美术馆牵头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联合多家艺术机构发起的《新型肺炎疫情对中国艺术行业的影响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艺术展览、艺术教育等公众活动的搁置对艺术行业造成的挑战最为显著。56.1%的艺术机构认为今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他们的人流量下降幅度超过30%。
疫情袭来,上海第一时间出台的《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汇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20条”)堪称“硬核”,为非常时期几乎“停摆”的艺术行业给力续航。
这些天错过的优质艺术品展销活动,我们下半年见!
“原本我们排上档期的很多展览,的确因为疫情而不得不取消,非常遗憾。不过‘20条’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失而复得的希望,并且在办展成本方面有望享受优惠政策。尤其在涉外展览方面,有很多实质性的利好。”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告诉文汇记者。
针对艺术品行业,“20条”释放出了这样的积极信号:将在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中,积极引入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延期或取消的优质艺术品展销活动,为这些展销活动提供平台;结合疫情对艺术品行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完善交易月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降低参展机构参展成本;针对涉外艺术品展销,“绿色通道”更为畅通,如优化艺术品进出境流程,优化保税展览审批流程。
龚彦也向文汇记者补充道,此次出台的“20条”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准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比如,因为疫情,我们第一季度的展览几乎都要往后推延,原本计划申请基金会的项目都会遇上时间差,‘适当延长上海文化基金会2020年度上半年的申请和评审时间’的举措为我们寻找更多资金支持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天申城美术馆尽管闭馆,却也纷纷借助各种线上手段创新艺术普及
“疫情期间,我们被迫停下来思考、整理、归纳、展望,反而坚定了自己的核心价值。那就是,我们首先是优质文化艺术内容的生产机构,兼具公众与专业之间纽带的身份,承担着以艺术温暖人心的社会责任。这些思考未来都将反映在我们呈现给大众的文化内容和服务上。”李丹丹说。
沉淀蓄势,练就内功,正成为疫情期间艺术行业的共识。我们可以期待,疫情解除之后,优质艺术品展销活动将密集涌现。
朵云轩集团董事长顾林凡向文汇记者透露,今年朵云轩将迎来120岁生日,一个名为“大美朵云”的特展将在八九月份亮相,集结朵云轩旧藏的120件书画精品——创始于1900年的朵云轩,经营文物购藏特别是书画类,数量之大、品质之精,一直为业内称道,而它们大多长期深锁于库房,秘不示人。“最近我们正计划推出这个特展的网上展览,每天重点推介、解读其中的一件展品,让大众先睹为快、深入了解,之后再观赏实体展览,人们会有不一样的获得感。”据悉,或将于六七月举槌的朵云轩春拍也格外令人瞩目,拍品中将纳入一部分原定四月举办、如今不得不由线下转战线上的“朵云四季”拍卖中的精品,还将纳入一部分朵云轩旧藏。
2020年11月,上海双年展将如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捕捉冲击与变化中的机遇,艺术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局面
有危就有机,捕捉市场在变化中的机会,多家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了这一点。这些天,网上展厅、网上销售、线上博览会、线上画廊、网络拍卖、艺术云等一系列艺术品展售的新型平台正在有序建设、推进,因疫情而被按下“快进键”。这与“20条”的呼吁不谋而合:创新公共文化、文博、美育线上服务,推动开放和推送数字资源。
据市文旅局的统计,全市美术馆都对原有线上美术服务内容进行全面提升,加大抗疫主题作品内容占比,加快已有资源梳理,推出永久开放的线上美术馆升级版。美术馆向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服务,尤其是加入了讲座、网络慕课等全新公共教育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美术馆展览与公共教育齐头并进发展的特点,做到“闭馆不闭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1月24日至2月27日,全市美术馆各类线上内容的浏览量已突破300万人次。
在胡环中看来,疫情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有望刺激文化艺术企业积极转型,拓展多元交易手段,从单一的以线下为主的经营,转变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
“疫情正在倒逼我们加快线上业务布局。朵云轩艺术品拍卖板块现已开始线上征集拍品,研发在线拍卖项目;古玩、非遗等板块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展示与销售等力度;闭馆期间的朵云轩艺术中心上线了网上系列展;‘朵云教育’则推出了一系列公益的线上补给课……”顾林凡告诉文汇记者。
“平常我们的展览一个接着一个,365天都在快节奏工作,中间几乎没有空档。随着一个展览的结束,这个项目就被封存起来,大家紧接着投入到下一个新的展览中。疫情到来的这段时间,无意中给了我们停下来进行一些思考的契机。我们在想,该怎样把积累的项目开发得更加深入。近期我们已经开始深度挖掘以往举办过的精品展览、讲座,将它们翻新、优化,通过线上的方式回馈给大众。还有些计划,是我们原打算慢慢实现的,例如网上展厅的建设、直播看展的尝试。意想不到的疫情,让这些计划进入加速通道。”阮竣坦言。今天下午两点,刘海粟美术馆就尝鲜了一把“线上直播看展”,由阮竣化身抖音主播,带领观众走进因疫情而暂停的该馆25周年纪念特展之“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
连日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在微信公众号“烟囱PSD”上每天不间断推出的“晨读”“读图”“psD防疫计划”“亲子聚乐部”“闭关练功”“寻谣计划”“青策课程”等一系列“大开脑洞”的线上“防疫”项目,给很多艺术爱好者带去别开生面的体验度和参与感。这些项目不仅充分调动起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平台的传播优势,在内容上也积极营造出抗疫防疫的文化氛围。例如,“寻谣计划”是该馆邀请国内音乐人和艺术家共同策划的,对历史悠久的关于讲卫生讲文明的童谣进行重新配乐配器配图,以轻松童趣的调子向宅在家里的孩子以及童心未眠的大人们推广“防御小贴士”;“psD防疫计划”以馆内的“设计中心”为平台,向全世界重要设计师发出“设计抗疫情”的邀请,邀请他们以超越国界和语言的图像为媒介设计海报,鼓励全世界人民抗击疫情的信心,目前收到的作品来自二十多位国际著名设计师,这些海报将持续在线上发布,未来还将在该馆的实体空间里展出,让大众铭记这段众志成城、相互温暖的日子。“此次‘20条’里关于‘培育支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政策,让我们更有信心加速全方位的网上美术馆计划。”龚彦说。
1月18日,明珠美术馆才刚刚推出新展“风景与书”。尽管没过几天这个展览就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而停摆,连日来它却也凭借火速出炉的线上多维导赏,同样被文艺青年们口耳相传,渐成“网红”。例如,这个展览的线上重点作品赏析,是由知名青年作家、明珠美术馆艺术公益大使蒋方舟献声带来的。音频、视频与丰富图文共同呈现,既有展出实景,也有作品细节,既有宏观的场景感受,也有细部的特写赏读,既有艺术家的自我诠释,也有美术史专家、文人学者的品评鉴赏,甚至还有英文注释。展览也与范景中、李开升等艺术史权威专家学者携手,启动线上讲座系列,谈风景与书中的故事、中国古书籍文化的重要影响、版画艺术等文化艺术专题。围绕马湘兰兰花等展品,上线的竟然还有手工坊系列,邀请版画家、书法家、美育专家、手工达人等同策同力呈现好玩又易学的线上手工教学。“目前我们还在进行一项针对全球博物馆美术馆应用新媒体的调研,其中就包括疫情期间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的‘直播’。调研的结果也将在我们的线上产品开发中有所体现。”李丹丹告诉文汇记者。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抚慰、温暖人心的艺术永远不会缺席
在业内看来,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米兰设计博览会等重要艺术和设计活动因为疫情被迫取消或延迟,恰恰给上海今年的艺术金秋季带来最好的时机——上海艺术展售的规模化效应最是在每年11月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交易月期间达到顶点。届时,全世界藏家和艺术机构的目光都将聚焦上海。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揭幕,前期筹备已启动。其创始人周大为表示:“我们将引进国际机构与画廊,吸引全球艺术家到上海来做展览。争取做好做强做大上海国际艺术交易月,率先突破上海百亿艺术品交易额。”目前该机构正循着“艺术走向大众”的方向危中找机,新型体验式零售“淮海TX项目”、全球首创的艺术院线IAG项目、与万科集团合作成立新的美术馆、与临港新片区沟通文化艺术产业的落地和战略都将在年内实现。
“这一个多月,我收到了很多国外美术馆、策展人和艺术家们关心的问候,法国艺术行业和机构更是发布了联名信表达对中国和中国艺术圈的支持。上海双年展办公室及2020年策展团队均表示‘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将于今年11月13日起在当代馆如期举办,并将深度讨论生态问题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这是龚彦带来的好消息。她坦言,这次疫情让她和她的同伴们重新思考艺术的角色和公共艺术机构的社会职责。“艺术不是药,但如果没有艺术,没有情感流动,没有希望和寄托,生活可能会变得荒芜。这次疫情也再次提醒艺术行业,艺术的价值远在资本之外。”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